•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娱乐文章详情

范伟: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大姐让我出的这口气啊?

2016-11-28阅读 139 新周刊 我要关注


周六晚,范伟击败许冠文、张学友、梁家辉、柯震东,以《不成问题的问题》拿下第53届金马奖影帝,被媒体形容为“爆冷”。图/udn


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也是他所擅长的,是憨厚笨拙、低智商的角色,而他本人,却让所有对手合作者看出了他的高情商与大智慧。 


文/陈艳涛


新闻里都说他是“爆冷”拿了影帝。他的胜出可以配上的表情包,应当是他在小品里所喊的那句: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大姐让我出的这口气啊?!


在金马奖颁奖现场,走红毯的两岸明星那么多。然而不帅也不起眼的他获得了最多的尖叫声。为什么?


范伟在演艺圈十几年的发展,正和小品界乡土文化一步步走向全面胜利同步。他塑造的鲜活、生动的小人物形象,让观众从屏幕上俊男靓女、宝马香车的虚假繁华的审美疲劳中解脱出来,有笑有泪。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演艺事业,还在于他的做人。他的谦卑、他的细致、他的体贴、他的修养、他的容忍让他几乎赢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心,构成一种大智若愚的中国式智慧。 


看他的春晚小品傻笑的那群人已经长大变老,如今看着他眼熟的孩子,是熟悉“范伟打天下”。但他依然被台湾观众们关注和尖叫,就像曾经的我们,为他的小品,为他的电影,为他在电影里出场的那几分钟。



范伟与周冬雨、马思纯成为了当晚的最佳男女主角。


范伟这一类人,在这个时代是过了时的。他不疯魔也能成活,没什么个性,也不怎么会作,细心、拘谨、紧张,自我怀疑,常常自省,不性情中人,也没被某个角色附了体。他脑袋大、脖子粗,不像贪官就像伙夫,头发再白也没可能成为帅大叔。


在很多老男人蜜汁自信,深信自己对小萝莉们的强大吸引力时,他生怕自己不够小人物,塑造了一个窝囊男人系列。可笑的、可怜的、可爱的窝囊大叔们站在一起,是范伟给中国式小人物奉献的生动塑像。


从前,他每年为我们出品一个年度搞笑流行语。媒体和大众们最爱讨论的,是他和赵本山的关系变化。现在,他每年为我们出品一个年度电影人物,他的剧照成为表情包,依旧负责搞笑。


不变的,是他对生活和人物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表现力。是他对方言和各种人物语言的打磨和雕琢。


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影帝,影帝的头衔也不会改变他多少。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不辜负观众的演员,一个用作品说话的人,永远不会过时。



范伟主演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编剧梅峰、黄石获得了第53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大奖。


一个笑匠的诞生    


范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做计划,五年以后要怎么样,十年以后要怎么样,后来总算明白,变化比计划还快,越计划越容易成空。现在的他不喜欢计划,他生命里的很多转折也都不是“按套路来的”。


比如小时候,范伟不过是在自家炕头扯着嗓子唱唱“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就被邻居夸奖“将来可以搞艺术”。父母动了心,他们望子成龙却不得要领,每天早晨喊范伟起来喊嗓子、压腿,父亲还给一点儿乐理知识都不懂的儿子买来《怎样识五线谱》……这样的培养也许全无道理,但却让范伟对文艺有了兴趣,最终迈入这一行。 


有一位作者说,和赵本山演戏时,他旁边的演员如果说上三句话以上,观众就会走神,而这个戏就不会好看。范伟开始和赵本山一起演小品时,正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当时知名度还是在台上对观众的吸引力,他都远不及赵本山,无论他怎么努力,观众的焦点,始终会聚集在赵本山身上。范伟形容当时的自己是“鸡肋一样可有可无的角色”。慢慢地,范伟开始陷入一种困惑:“我当时的人物都很正,但对于喜剧小品来讲,形象比较正,观众就不可能有太深印象。” 


正在困惑当中的范伟,在和赵本山一起拍一部电视剧时,灵感却忽然降临。那部电视剧叫《夜深人不静》,影响远不如后来的《刘老根》、《马大帅》系列。但这是范伟演出的第一部电视剧,当时导演是让范伟在剧中演一个50岁的老头,但那是1996年,范伟的实际年龄才30刚出头,因为胖,脸上连一丝皱纹都没有。化妆师看着范伟就发愁,拍电视剧又不能像在舞台上,把脸画得猫似的,去找皱纹的感觉。剧组里大家都给化妆师出主意,琢磨着怎么才能让范伟像老头。


苦恼了好几天后,有一天,导演突然对范伟说:“这样吧,你把头发剃短吧。”当时的范伟还留着代表城市青年形象的长头发。没想到,头发一剃,范伟整个人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这脑型比较另类,所以剃了头有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用本山大哥的话这叫‘扁铲子头型’。” 



1996年,范伟和赵本山主演了《夜深人不静》。


所有人都觉得范伟的这个造型又厚道又幽默,人物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于是这个戏就用了这个扁铲子头造型。拍完这部戏,朋友告诉他:“以后你演小品的时候,有机会就来这么一个造型,特好玩儿。”


正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范伟沿用了这个造型,后来被用到了小品《卖拐》上,这成为范伟小品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卖拐》,彻底改变了范伟所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他塑造的那个“脸大脖子粗”的伙夫可笑、可气又可爱,让那一年的观众大笑之余,终于注意到,赵本山的身边,还有一个范伟。范伟自己也很喜欢这个崭新的形象。“我开始从鸡肋变得有点鸡腿味了。” 


生活中的范伟拘谨老实。他说自己不幽默,但是有幽默感。不善于给别人讲笑话,但是愿意倾听,而且对幽默的东西有特别的感觉,每一次谈话中,别人发现不了的可笑之处,都会被范伟发现,并储存在脑海里。那些生活中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常常存在范伟的脑子里,随时可以复活。



《卖拐》是范伟小品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我爸爸身上就能找到很多特点。”他是工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业余时间却最喜欢写点小东西,没事就给报社投投稿,每天拎着包回来,孩子们抢着打开包,却发现里面都是退稿信,但这从不会让他气馁,生活还能继续,写作还是照旧。无论生活本身怎样,他心里永远有梦想,有一点小人物的浪漫。范伟正是抓住了“小人物的一点浪漫”来找到了演喜剧人物的感觉。


“我觉得我也有这么点,包括药匣子,包括彪哥都有。”他们是小人物,自认为有点文化,但说出话来又显得不伦不类,范德彪说:“不按套路打。”药匣子说:“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因为他们心中有梦想,所以这些人永远要卖弄一点有文化,但是文化水平不高又决定了他们说的不伦不类。说出的话,让真正的文化人听着觉得比较可笑,让普通老百姓听了也觉得比较别扭。这就是喜剧效果。” 


塑造《卖拐》系列中那个很经典的伙夫时,范伟的想法是:那些很笨、很愚昧的人,反而更喜欢装聪明,比如他的经典台词:“我们这是病人和病人之间在探讨病情,你老跟着瞎掺和什么?我就纳了闷了,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他觉得自己说的这番话很有文化。小品的结尾,被愚弄到家的他在替别人痛心疾首,“大哥,摊上这么个媳妇,算白瞎你这个人了!”到这里,观众爆发出心领神会的大笑。 



电视剧《雷哥老范》。


两个人的战争 

   

在范伟的故事里,赵本山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范伟事业的领路人,十几年演艺生涯的合作者,提起赵本山,范伟的称呼永远是谦恭的“本山大哥”。 


两人都是从铁岭出来的,但在铁岭时,他俩并不认识。范伟1983年到铁岭时,赵本山已经成名并刚刚调走,二人擦肩而过。那时赵本山已在东北有了广泛的知名度,范伟和他的父母都是赵本山的铁杆粉丝。范伟的母亲,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东北女性,擅长模仿,也最爱看喜剧小品。看赵本山的小品,能让她笑出眼泪来。“小伟,要是有一天你能和他一起在台上表演个节目,那该多好!”范伟已开始细细研究起赵本山的每一个作品。1990年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相亲》大获成功,真正让他走出东北,开始拥有全国范围的知名度。那时的范伟,也开始在东北小有名气。作为相声演员,他已经是沈阳曲艺团的骨干。1993年中国合肥相声节上,范伟还凭借自己创作的相声《要账》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1993年6月,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正在沈阳的范伟,从此奠定了两个人10多年的合作。1995年至2002年他们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先后合作了《提干》、《三鞭子》、《红高梁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卖拐》、《卖车》,范伟塑造的人物从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到老实愚昧的伙夫等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渐渐发现,赵本山耀眼的光芒已经遮不住范伟。 


在小品界,赵本山、范伟、何庆魁被称为“黄金搭档”。在何庆魁眼中,“赵本山是很挑剔的人,不是谁都能到他跟前的,他的脾气也不好,范伟很有自尊心,脸皮特别嫩,特别薄,特别怕受伤……” 



范伟与赵本山曾经是最佳拍档。


范伟说自己是比较严于律己,“我不是脸皮薄吗,所以我就不希望被别人批评。其实有的时候,我就是为别人换位去想,所以我想得比较周到。表现出来也就比较圆满,别人心想:他已经做得到家了,有一些错误也就容忍了。人们面对一个脸皮比较厚的人可能就比较麻木,面对一个脸皮比较薄的人就相对稍微呵护一些。” 


他承认是有过争执。范伟评价赵本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而他自己,则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拍《刘老根》时,有一场药匣子的戏。范伟觉得有点拖沓,认为应该剪掉一些,但赵本山坚持就这样,因为他认为这段戏比较生动。“再生动也得有点节奏吧?”范伟提出质疑。赵本山坚持己见:“看戏看的就是生动,看的是好玩。”


一起合作了这么多年,对于亦师亦友的赵本山,范伟已经很了解,也接纳了他的固执,“在面对一个和他意见相左的事情时,他会本能地去反对。因为脾气比较急,一急就会反对。但是他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好好想一下,很多时候他会同意我的意见。我们两个人的性格正好是互补的,他比较感性我比较理性,他的优点是我不具备的,他很智慧,他那种在现场灵机一动的灵气,是我所不具备的,我很羡慕他这一点。”


与赵本山的合作,范伟总结的经验是:“当你面对一个复杂的事时,你就用最简单的办法。比方说,本山大哥是一个脑子非常好使的人,那我就不去想那么多啊,我们能在感情上成为朋友,在艺术上成为搭档,在对他忠心的基础上,如果再合作得很好的话,我觉得就可以了。” 


无论是在演艺事业上,还是在处理与赵本山的关系上,范伟的努力和审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某媒体记者采访赵本山,问他未来的春节晚会谁能代替他?赵本山的回答是:最有可能的人是范伟,他能跟我拼一下。



赵本山与范伟亦师亦友。

 

三个父亲的表情 

   

在第一次作为主角的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中,人们发现,一直以来都小看了范伟。 


在这部影片中,你能看见范伟一个人的精彩,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影片获得第28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而范伟同时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看车人的七月》讲述的是一个中年下岗男人如何在他自己的生活中维持自尊的平常故事。他离异,有一个上高二的孩子,想与一个开花店的女人组成个幸福家庭,看着自己的儿子平安成长,上大学,研究生,博士生。他善良、老实、本分。一切的生活都被这个女人的流氓前夫打乱了。他一次又一次骚扰着这个男人的平静生活,一点一点摧毁着他仅剩的男性尊严。最后他忍无可忍,拿起板砖拍向了流氓,然后尽自己最大可能安顿好了儿子,去自首了。 


范伟有条不紊地展示了一个普通小人物并不精彩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 



《看车人的七月》剧照。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平凡深切的父子之情。范伟演得很真实。他说之前看到剧本时,他就跟导演商量,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剧本中很多过于激情的描写都改了过来,“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我理解平民父子间表达情感的方式。”那个年代,千万个普通父亲和儿子的相处方式,就是电影中杜红军父子的翻版。 


“父亲对我很严厉。我觉得杜红军和小雨前一段的感情,就跟我爸爸和我的感情似的。”父亲的严厉甚至让范伟心里犯嘀咕,在那些描写父子情的书和电影里,常见的情节是:情到深处,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当爸爸的,晚上会给儿子掖掖被角,慈爱地看看儿子熟睡的脸……可是,现实中的这个爸爸不可能有这样温情的举动,他非常严厉,还喜欢动手打人。被爸爸打了一顿或者踹了一脚的范伟,会用上世纪70年代初最最恶毒的攻击方式——写反动标语来反击。他满心仇恨,跑到外边去,写爸爸的标语,爸爸的名字叫范成业,墙上就有范伟歪歪扭扭的几个大字“打倒范成业!” 


然而,这个爸爸,在一个特定的场合,终于向儿子显露了他的另一面,那是他的脆弱和他的柔情。12岁那年,范伟和姐姐、哥哥吵架,一生气就从家里跑了,藏在家后院一个皮鞋厂的仓库里。半夜里被冻醒了,忍不住偷偷跑到家的窗户后往里看,发现家里人都出去找他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坐在床边掉泪。东北的深秋已经很冷,他冻得实在受不了,开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离家不远处,过来一个影影绰绰的人影,是爸爸。他试探着问:“是小伟吗?”声音有点颤抖,范伟说:“是。”他没有料到,40多岁的爸爸会抱住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一刻,范伟永远忘不了。 



《看车人的七月》剧照。


这就是平民父子的感情:平时很冷漠,爱,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中国老百姓的爱,内敛而深情,却不会用很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正是深刻理解了父亲的爱,范伟从中挖掘出了《看车人的七月》中杜红军的最真实、最感人的一面,赢得了众多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可。 


如今,范伟是个慈爱可亲的爸爸。闲暇时间,和儿子在一起玩闹,是他最享受的事情。儿子13岁了,已经有了性别意识,早晨坚决不让妈妈进他的房间叫他起床。如果没有拍戏,范伟会准时在六点半,走进儿子的房间,叫他起床,送他上学。儿子爱看足球,并非球迷的范伟会和儿子一起欢呼进球,一起沮丧起哄。儿子喜欢拉着爸爸一起看他最爱看的动画片,看《怪物史瑞克》、《超人总动员》,就当是和爸爸一起分享好东西。


范伟儿子会在一边偷偷观察爸爸,看他是不是很陶醉,是不是笑了。如果发现爸爸的笑容,知道他也看进去了,儿子就放心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这样的瞬间,是范伟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赏小新几个软妹币给新周猫买罐头呗?



上一篇:世事无常,哪里有什么“好人有好报”?

下一篇:中国代购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