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娱乐文章详情

到底该如何看待网络影评?21位学者和媒体人吵了一天…

2016-11-29阅读 159 影视独舌 我要关注


来源:影艺独舌

微信号:yingyidushe


编者按

  11月26日,桂子山下,华中师范大学,一场名为“网络影评的媒介属性与文化精神”的研讨会热热闹闹地上演。来自影视行业协会、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来自新媒体一线的运营者展开对话。争议是激烈的,即使同属于学者阵营,观点也多有相左。而场外的观察者、研究者和偶尔的参与者,与场内天天跑圈的运动员,意见更是大不相同。21位与会者先后发言,经过反转又反转的“剧情”,研讨会在点评人张卫老师的诙谐的总结中胜利闭幕。辩个高下不是最终目的,充分表达、彼此激荡后,相信每个人都有所收获。下面是当日的发言概要,或许挂一漏万,依稀可见全貌。


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

《构建电影理论批评大格局》




互联网将改变中国电影的格局及电影批评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改变。所有做影评的人都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向互联网靠近,但一切仍需从实际出发。


影评人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而传统影评也应该有更大的开放度和包容度。网络影评应适当降低自己的发展速度,保持理性和清醒,回归常识;除了影响观众之外,也需在推动艺术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着眼于满足更多观众群体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为处于弱势群体的影片增强支持,如少数民族电影、艺术片、小众片等;提高影评国际传播与交流能力、国际话语权。


吴冠平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系主任、教授)

《当下电影评论的私体验性》


网络影评批评的丰富度、覆盖的广度非常大,批评思维与批评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影评体系、电影知识体系,不容忽视。但是,网络影评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文字表达的美感降低等。网络影评期待更多有温度的写作,提升承乏电影文化应有的热度,增强电影思维启蒙的照度。


聂伟(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常务副处长、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网络影评引导我们进入“后育文化”》

 



网络时代学院派影评需要转型。虽然当今不乏有温度、有力量的影评,但却无法创造出现象级的影响。我国的电影文化生态缺乏一个独立影评的生存空间,学院派影评人应从封闭、研究型、中央平台走向多元化、充满喧嚣的网络前台。


同时,网生代文化消费时代来临,原先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亚文化议程设置能力不容忽视;网络影评是创作性地吐槽,是对文化的二次创作,也需要心灵文化建构在其中。


唐宏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微信影评人与公众号文风》


网络影评的发展、覆盖面是前所未有的,已在影评中占据绝对的地位。其他媒体影评是互联网影评的延伸,学院派影评也日益互联网化。但是,网络的媒介特性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影评的文风。当前的网络影评篇幅短小,只有意见判断,却没有论据和论证;强调图像化;突出虚拟人格,风格油滑,交流的严肃性降低。这些问题会影响电影评论知识与判断的传达,产生内容的偏向。网络影评也应当勾连起电影史、技术和人文知识。


张国涛(《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

《红火的影评与剧评的困惑》




影评的红火与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媒介技术与平台的发展,影评进入以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微信影评时代。影评成为重要宣发营销手段,但微信影评娱乐化现象较为严重。剧评与火爆的影评形成鲜明对比,电视剧需要剧评,尤其非市场化的电视剧,但剧评难做。而市场化操作的电视剧剧评主要来自于网络新媒体。与电影工业的迅猛发展相比,电视产业化进程仍然缓慢,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彭涛(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政治讽刺喜剧:传统、风格和经验—以《驴得水》为例》




《驴得水》是一部包含政治寓言的知识分子人格形成史的电影,属于“政治讽刺喜剧”类别,包含两个特点:建构中解构,解构中建构;权力的缺席和在场。当然,如何将负能量元素巧妙插入影片,让观众心领神会,是编导、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情怀和票房不是冤家,不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都要讲好故事。


张卫(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专家影评与网生代》




影评首要要解决轻与重的问题,从看电影的基本原理开始,从满足欲望开始,面对网生代的观众要把生存心理愿望的内容放在前面。电视剧可以系统地展现中国文化,揭示深刻的文化内涵,影评也可以做到,在满足基本的轻的需求之后,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学院派批评应保证相对长度、快速反应,专家性网络影评才能找到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模式。


索亚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内容与话语:电影评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研究》


网络提升了影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电影评论因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出现了部分观点不成熟的现象。严肃的、面向观众的电影评论发展空间不容乐观,在一个阶段中将会往电视剧和网剧的评论靠,而自娱自乐的网络影评迅速崛起。同时电影评论的功能也将转向时尚社交的功能,今天的电影评论需要一个“召唤”结构,在作品与观众间搭建一个桥梁。


曹俊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网络电影评论的感性化、娱乐化与泛专业化》


从语义角度看,电影评论分为介绍性影评和研究性影评。研究性影评具有鲜明的学科色彩,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不需要向市场、受众媚俗来获得网络存在感。当下网络评论有三大趋势:受影评人文化素养、市场环境导致的感性化;以游戏、交流;集体狂欢为目的娱乐化;由于缺乏权威平台加持导致的泛专业化。


我们应鼓励电影研究性评论,壮大学科队伍,激活疲软的电影评论市场,让电影评论更有价值、责任、担当。


李三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网络影评的溢出效应》


网络影评的溢出效应有四点值得关注:一是需要跳出网络影评看网络影评,网络影评有着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网络影评与影评相关,但绝不仅仅是影评。二是网络影评的营销效应,网络影评的营销效果可以超过传统电影广告,关注即营销,流量即效果。三是包括经济增殖和文化增殖两大部分的网络影评的增殖效应。四是网络影评的社交效应。网络影评的溢出效应应有大小之分,显隐之别。网络影评的溢出效应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叶航(北京电影学院讲师)

《当下自媒体影评的生态与特性》




为公众号写的影评和发在公众号上的的影评是有区别的。影评好坏的标准,与传播效果有关,与媒介自身属性有关。


自媒体影评的特性包含四点:其一,内容提供者与发布平台的双重属性。影评公众号既是评论内容的发布者,也是平台的提供者,且后者更为重要。其二,文字和影像并重。公众号内容更注重幽默感和易读性,注重"对话性"及调动观众情绪。公众号影评相对传统媒体更具优势,它将文字,动图,短视频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竞争力。其三,向心和离心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影评讲究层层深入的分析,而公众号则是以一点为中心、层层扩散式的。其四,作者和“明星”。公众号影评者更像一个“明星”,看重粉丝。且逐渐形成团队,以推进出稿量。


刘帆(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系主任、副教授)

《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说服力、商业阳谋——以“毒舌”公众号为例》




微信公众号是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中影响力、传播力最大的一种阅读方式。微信公众号影评不学究、不刻板,是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影评,尤其是其文字与影像结合的多媒体传播特性,使之超越了单纯文字传播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具有难以比拟的传播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影评其评论作用退居其二,主要目的在于将公众号打造成吸粉平台,并将粘合度高的粉丝直接卖给广告商以盈利。


类成云(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社副主任)

《影响与反影响:女性电影消费与网络影评》


电影要获得高票房,一定要抓住女性电影电影观众,网络批评也要重视女性电影观众的需求。要建立差异化的网络影评体系,尤其是建立针对女性的电影评价机制和方向,满足和引导更多女性观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网络影评的繁荣、女性电影消费的崛起,都是建立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


冯岭(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互联网时代专业电影批评的疲软和错位以及相应对策探寻》


互联网时代,专业电影批评一方面“养在深闺人未识”,另一方面批评思维观念过时、文体单一,遭遇了远离读者的疲软、尴尬状况。同时商业资本的控制使得影视批评丧失了独立性与权威。电影评论健康发展必须注重评论的审美价值判断,回归评论的本体价值。


岳凯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网感:网络影视受众的精准推手》


网络影评具有以下独特特点:网络影评创生了众多时尚语汇,激活了批评家的想象力,同时因批评信息量增大、文体杂糅,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并拓展了电影的受众面。当然,网络批评也存在诸多隐忧,如消解传统批评的权威性,缺乏规范性导致学术认同度低。


谭政《电影艺术》编辑部主任

《中国电影评论圈急需跨境性的交流》


互联网的跨域性打破了交流的僵域、各个学科的僵域,以及地域的僵域。中国电影评论圈急需跨境性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对影评很重要,是影评界需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互联网的跨境交流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助推作用。



赛人(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独立影评家)

《写影评要回归私体验、回归电影本身


影评可分为学术性影评和民间影评。我属于民间这一类。在影评创作过程中,要少一点责任心、少一点功利心,影评才更具生命力。影评要回归私体验、回归电影本身,电影本体才会更有价值。写影评应克服四个方面:不要怕犯错,不要忘初心,不要求共鸣,不要自欺欺人。弄清和正确理解这四点尤为重要。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指委教授)

《品格、个性与时代人性适应性》


影视评论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既非理论阐释,也不是为电影企业、政府服务,而是具有独立的精神品格。影评需要具备“四足“、“三立”的品格。“四足”即自足于市场;自足于政策;自足于受众舆论;自足于理论阐释。“三立”指立于个性;立于作品;立于现实。面对网络影评的发展,传统影评人要知晓网络,但也要坚守品格;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批评,但也不能没有个性;要切中作品实际,而不能夸夸其谈。


李星文(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创始人)

《我为什么坚持独舌而非毒舌》


 “独舌”服务于行业,保守稳健理中客。毒舌服务于大众,追求用语活泼,犀利。独舌坚持独立、独到和独断,不想煽动谁、控制谁、迎合谁。“独”是一种自我表达,而“毒”是服务行业。坚信文字的力量,光荣属于有见识、有定力的写作者。




胡建礼(微信公众号《影视风尚标》创始人)

《面对互联网,影评需要改变文风,但不能迷失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影评存在诸多困惑:互联网上,客观冷静或纯技术纯艺术性的影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部分嬉笑怒骂、观点偏颇的影评反而点击率极高。互联网时代,影评改变文风是必须的,但必须用真正高质量的好文章来吸引读者。撰写影评不能迷失方向,应努力保持自身气节。有责任的影评人应坚持自身专业权威性,同时遵循网络传播规律,以此更好地引导读者。


陈昌业(《壹娱观察》主编)

《电影评论类自媒体的自与制》


自媒体的特点在于人格化特征。当前的内容创业潮下,内容生产走向了专业知识加光环的一良性趋势。在自媒体化的舆论生态中,网络影视评论更亲近观众。自媒体需要有传统媒体的品格和操守,自媒体人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担当,自媒体还需要以媒体的责任去克制和规范自己。自媒体影评应少一些低俗、粗糙的口水漫骂,多一些精品化,向上走的内容,提升观众的审美修养。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扫一扫又不会怀孕!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1大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

上一篇:网剧《无间道》预告片发布,原汁港味喷薄而出

下一篇:【酷评】《海洋奇缘》:自由意志和冒险精神是最无价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