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亲子文章详情

为什么小学一、二年级要狠抓?抓什么?看完你就明白了!

2018-05-01阅读 223 儿童国学经典文化 我要关注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非常中肯的话:一年级的时候认认真真抓上1个月,比六年级盯1年更有效!


虽然一年级知识简单、作业量也不多,但是孩子在学习上的任何好习惯都还没有养成,都需要从零做起!


所以,不论妈妈还是爸爸,至少得有一个人全身心地关注孩子一整年。


现在稍微累点,一旦孩子习惯培养好了,越往后越轻松;若是现在扔给老人,自己“大撒把”,到了初中、高中就要费好多好多功夫,还不一定有效果。


 -01- 

小学六年其实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二年级:


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 三四年级:


孩子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收知识,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


■ 五六年级:


这个时期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我们发现,这时候我们口头上能教给他们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与条件,借助书本给孩子传递丰厚的知识。


如此看来,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了。一年级作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特点的形成。


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不重视,没有及时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欢打岔、不爱抬头、不懂得听课等表现,从而在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看到老师对优秀学生的表扬与称赞,孩子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内向起来,而这种不自信一旦形成,将很难更正。


 -02- 

怎样可以狠抓而又见效?


这里的“狠抓”并不是说得天天上学校监视孩子的表现,天天与孩子班主任通话了解情况,而是提前帮孩子铺设一条自信、乐观的道路,并注意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及变化。


在我们可控制的这个阶段,适当的将孩子马上要学到的知识点提前摸透。不用一下子吃透书本,别给压力,而是熟悉一下短期内将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孩子进行初步掌握。这样孩子在学校正式接触的时候,就有个连贯性,不会手忙脚乱,他的表现会比较自信,还会得到进入学校趣味班的机会,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03- 

做作业的速度比正确率重要!


成绩总是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作业速度慢。甚至别人都交了卷以后,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大题没有做完。做作业越慢,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在一年级一开始,就刻意地培养孩子快速做作业。早期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速度能够带动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事情上;不要求写得多工整,但是严禁边做作业边玩。


如果孩子做作业喜欢边做边玩,孩子的日程安排就几乎无从谈起。每天光是做作业这一项,就几乎占去了所有的课余时间,等到作业做完,就该洗了睡觉,孩子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或者是一个字用橡皮反复地擦了写,写了擦。或者看到一道题,提笔像有千金之重,迟迟不能落笔,看孩子神态吧,好像还在深深思考。


过于追求完美,别人10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这样的孩子也许一个小时都不够。实际上反复多了会感到无趣、乏味,就特别容易走神。


 -04- 

孩子写错了的作业不要罚写多遍


对孩子写错了的作业不要罚写多遍。改正过来就行,老师还要继续教的。偶尔发现了孩子写的错字,可以把正确的字写在家里的黑板上。


鼓励孩子做完作业就可以玩,越早完成,玩的时间越多。除了不能玩电脑玩手机,其他都行,特别鼓励跟小朋友玩。


事实上,当速度快成为一种习惯后,注意力才能集中起来,正确率也就不成问题了。


-05  -05- 

接孩子放学,千万不要迟到


国外学者曾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调查:




一个班里经常被早接走的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往往比其他孩子强。不过,那个总是被第一个接走的孩子,虚荣心也会比较强。

相比之下,那些总是最晚被接走、父母总是迟到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虽然在大人眼中,接孩子早点晚点无所谓,接回家了就行呗。但是在年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眼中,爸爸妈妈出现的时间早晚,代表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我们其实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总是最晚被接走的孩子,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笑嘻嘻地离开,最后只剩下自己,心里是多么难受呀,仿佛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似的。


所以,各位一年级的孩子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件事。接孩子放学的时间没必要过早,跟大多数家长保持一致就可以了,但是尽量不要迟到。



上一篇:揭开高效学习的秘密!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和写作?

下一篇: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这个犯罪心理学教授说得太好了!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