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亲子文章详情

校园暴力竟到了这个尺度,仁爱到哪里去了

2017-06-20阅读 191 儿童国学经典文化 我要关注

但是,近期网络上频繁曝出的一段“唐河疯传‘校园暴力’欺凌事件视频,把校园暴力推到了公众面前,在整个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五名男学生轮流对一名男生进行掌掴。

图中这位抡起手就打的短袖黑衣男子对长袖黑衣男子连打了七八掌,旁边没有人过来阻止,受害人本人也是没有任何反应任其打。

之后旁边的白衣男子跟着上前也开始掌掴。

受害人被打倒在地,五个人开始拳打脚踢,在打的过程中还不停地骂道。

视频中教室内广播播放着音乐,打人者说“你知道不知道”“咋办”“拿多少钱”等,最后有人说“有人过来,有人过来了”,视频才结束。

近日,李总理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孔子与子贡之间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的弟子贡对老师说:“我不想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想欺负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注:子贡是字,复姓端木,名赐)

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就像孔子说的,你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但却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从孔孟到程朱的历代大儒,都把仁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指南和规范,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儒家的“仁爱”在践行上可以分成五个层次:

首先,仁爱之心。也就是说你首先应该是个“仁者”,有仁爱之心,能够爱别人。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把是否有良善之心,看成是人与禽兽最本质的区别。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同情心、羞耻心、礼让心、是非心“四心”,即“良心”。反观校园暴力中的那些施虐者,他们在挥出拳头的那一刻,仁爱之心已经不复存在了!

其次,自爱自爱包含了对自己身体的爱惜,强调仁爱是要从自爱开始,以自爱为起点(但不是以自爱为中心)不断扩展的。汉代杨雄在《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不会对他人产生友好行为;丧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人,也常常对别人采取损害的行为。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爱人,却没有注意到自爱,可能这才是我们更需要注意的问题吧。

第三,爱亲人,即血缘亲情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主张处理一切人伦关系,都要从孝悌做起。《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实仁爱思想是从家庭血缘亲情引申出来的,一个人只有首先爱自己的亲人,才会去爱他人。离开了亲情之爱,仁者之爱就成为无根之萍,无本之末。所以我们是否也该反思,在疼爱孩子的同时,怎样才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引导?在校园暴力中,不管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不是也值得深思?

第四,“泛爱众”,即爱一切人。孔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喜爱一个人的时候,希望他活得很好,讨厌的时候,希望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啊!这说明宽容是仁爱的应有之义。《论语•乡党》记载,孔子的马棚失火,孔子只问是否伤人,而没问马。孔子关心养马人的安危,说明他的“爱人”具有广泛性,这是一种博爱,具有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五,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儒家还把仁爱之心推向天地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则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盖,汝往埋之。吾闻弊帏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孔子对死了狗马都要把它们包裹了埋葬起来,显示了对动物的悯爱之情,是一种大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今天我们提倡仁爱,提倡从小多学习传统文化,一方面是要大家怀有一颗谦卑善良之心,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一起抵制校园暴力,加强对孩子思想上、精神上、法制上的正确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上一篇:孔孟之道国学机官网是哪个?

下一篇: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