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汽车文章详情

技术准入驱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并购,而下一步是什么?

2017-04-22阅读 197 飞灵汽车 我要关注

点击上方“飞灵汽车”,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行业资讯,第一时间送达!

————————

来源: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过去两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并购市场活跃,并购活动的驱动力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仅为扩大企业规模的经济或金融诉求已不再是并购的主要原因,建立技术、材料与流程上的专业经验成为供应商投身并购市场的关键推动力。

 

寻求技术准入也是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寻找收购目标的主要动因。为了获取技术优势以扩大竞争力,中国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展开并购活动,过去六年的汽车供应商收购交易中,有超过25%的收购方来自中国。


技术推动下的交易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早已被卷入汽车行业的转型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并购交易背后是供应商对迅速掌握技术优势、材料知识或流程能力等相关专业经验的渴求。

 

2016年6月,法国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宣布计划斥资8亿多欧元收购德国汽车离合器与齿轮传动装置制造商FTE。FTE不仅是离合器技术的供应商,更是自动变速机电部件专家。这一收购彰显了汽车生产系统中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趋势。

 

罗兰贝格近期研究发现,随着我们迈入21世纪一零年代中期,与内燃机相关的部件、传统钢结构及纯机械传动系统的重要性逐渐降低。据推算,相关业务损失了近40%的收入。替代驱动系统、为互联提供服务的电子部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与轻量材料将逐渐取代上述业务。



由于创新周期较短,供应商必须在企业内部迅速掌握这些新能力,才有机会跟上发展的步伐。但目前的问题是,新领域中的许多技术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业务的共同点非常少,因此很难通过自然的业务发展培养出相关能力。


一些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的企业通过密集的并购活动,成功应对了转型带来的挑战,其中大多数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从2007年的6%上升至2015年的8.2%,欧洲企业的利润率从6.5%上升至8%。


中企的并购之路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战略投资者的诉求并无二致,都期望建立专业经验,但不同之处在于企业的起点:中国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不断下滑,从2011年的10%下降到2015年的7.4%。


与过去十年相比,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放慢,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占据优势地位,国内供应商越来越多地在美国和欧洲寻找收购目标。

 

与西方供应商的并购交易不同,中国投资者的目光并不局限于行业内的企业,也会收购科技公司,在战略上对自身业务进行补充。这些投资者有着强大的金融影响力,其并购目标是强化企业在大众市场上最先进技术领域中的专业知识,以提高产品质量与国内生产流程效率。

 

以均胜电子为例,这是一家来自中国宁波的车内空调控制系统、电子和传感器零部件制造商,在收购美国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KKS(Key Safety Systems)后,其营收预计将达到27亿欧元。

 

类似这样土生土长的中国供应商将与成熟市场中的供应商展开竞争,考虑到未来几年的市场环境,并购的难度不会降低。系统供应商在市场整合规模方面似乎已达到整车厂的极限。汽车制造商不想对任何一家大型供应商负有义务。但是当规模经济比较易于实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低成本的并购机会。


管理技能组合


欧洲和美国供应商的估值大幅上涨,近一轮的战略收购价格高达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9倍多,而过去几年仅为5-6倍。但是真正能成为“未来技术领导者”的供应商为数不多,可供收购的企业数量有限。

 

考虑到行业颠覆性变革的程度,零部件供应商应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对其技能进行管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供应商不应为了金融市场上的廉价资金做出任何仓促的收购决定。即便获得至关重要的技术地位是并购的关键动因,但并购之后,企业最终还是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目标企业越少,投资者需要做出的妥协就越多,合并后达成预期经营协同效应的难度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积极的技能组合管理也意味着,供应商需要明确哪些技能和能力仍可以在公司未来的核心业务中发挥作用,并及时停止那些无法证明其未来盈利能力的业务。


欢迎添加飞灵运营微信号:feelingcar99 (咨询,入群,投稿,合作)

点击底部【写留言】对本文进行犀利点评讨论。

飞灵汽车 汽车人内参,国内一群汽车工程师联手打造的优质内容平台,以八卦的视角解读汽车行业现象,以专业的高度探讨汽车技术趋势,以娱乐的心态释放圈内各种吐槽,以精准的定位传播汽车行业优质招聘信息。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飞灵杂谈】与全国汽车人交流!

上一篇:上海车展三大招,从好到美好的通用品牌力诠释

下一篇:广汽三菱中外股东闯入“平权”时代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