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娱乐文章详情

关于万众拥戴的“达康书记”,我有几句批评的话要说

2017-04-21阅读 178 影视独舌 我要关注



周梅森编剧,李路导演的《人民的名义》破了10年以来单台单剧的最高收视率。按此势头发展下去,大结局破6的可能性很大。


来源:@卫视这些事儿 


《人民的名义》掀起的社会热议度远远超过了一部常规电视剧的影响力,这种万人空巷、全民讨论的势头,似乎只有27年前的《渴望》可以相提并论。


它击穿了无数市场专家总结提炼出来的“金科玉律”。它粉碎了把代际年龄作为审美趣味天堑的定论。它让久违的政治题材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中心。它让所有的创作者重新认识到:醉生梦死和架空YY不是最大的生产力,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是人民群众心中永远的情结。



关于《人民的名义》的解读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从最三俗到最清高的视角,从最八卦到最严肃的趣味,再无未曾涉猎的处女地。今天这篇也不是宏观落笔的“终评”,而是一篇微观着手的随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官为轻


《人民的名义》总是让我想起孟子的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还有《尚书》里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有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一边挥手,一边高喊过的:人民万岁。


周梅森的民本思想是渗透在他的所有政治小说中的。无论是在新世纪前后反腐剧弄潮之时,还是过去十年来政治剧喑哑之时,他的这一立场未曾更变。所以,当创作的禁锢稍稍松绑,自由的空气破窗而入时,他秉持着这股浩然之气,短时间内写下了振聋发聩的《人民的名义》。



前不久,优酷会员频道播放了老剧《大明王朝1566》,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热议。剧中最核心的一对儿矛盾发生在海瑞和嘉靖之间:海瑞以天下为公,追求君臣共治;嘉靖以天下为私,一直暗操独治。终局之时,嘉靖似有悔意,但他已病入膏肓,再也无力振作。这部剧的结尾既不是句号,也不是惊叹号,而是一个省略号。


一古一今两部剧,精神旨归都可以追溯到孟子的那句话。改一个字,就更贴合《人民的名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官为轻。现实中出现了位置的倒错,那必然衍生源源不断的悖逆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正本清源,结局终将不可收拾。这一点清明洞见,这一番拳拳之意,在剧中是贯穿始终的。


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干部


农家乐成了干部乐了。


中国农民怎么这么倒霉,有你这么个腐败儿子!


和一百多个女干部通奸。


不敢贪腐,也不做事了。


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再通往监狱的路上...


这是剧中的台词,也是荒诞的现实。这些现象和背后的成因都指向剧里的另一句台词: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干部。



有人说《人民的名义》里洋溢着编剧和导演的“清官意识”。也有人说,重要的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谈论反腐问题已经过时了。还有人说,只说干部腐败,不做深层穿切,是避重就轻...


所谓“清官意识”是凡涉官场(不分古今)的戏通常都会遇到的批评,这已经是一种套路。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寄望于“青天大老爷”,对中国政治生态有着深刻洞察的周梅森肯定没这么天真。再说,“清官意识”也是民众万般无奈之下对公平正义的人格化呼唤,有何过错?



所谓制度建设高于反腐风暴,这样的论调也不新鲜。只是,先要有反腐风暴,才有制度建设的基础,这个次序不能颠倒。更何况,这是戏剧不是论文,戏剧总归是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争斗的,与反腐行动天然吻合,而制度建设这么抽象的事情是无法实现戏剧转化的。


所谓避重就轻就更是“装外宾”了。在这样的生产创作环境中,《人民的名义》顶了多大雷,趟了多少险情,才有了今日与观众见面的样子。对一部破冰之作,提出最高要求这也太“何不食肉糜”了。而且,细细品味之下,《人民的名义》对于制度的反思并不阙如。



仅举一例,省委书记沙瑞金让省纪委书记田国富找吕州市长易学习谈话,让易到京州任市纪委书记,对市委书记李达康展开同级监督。耿直敢言的易学习当场就问田国富:你让我同级监督李达康,你能同级监督沙瑞金吗?



这样的问题何其尖锐,何其引人深思。而类似这样的点穴式议论和剧情,片中还有很多。


剧中直击了腐败造成的种种恶果,剧中也提及了反腐败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像孙连城一样不贪不干望星空。在一个仍然依靠自上而下动员社会资源的国家里,在一个制度规范总是被种种临时动议打破的国家里,干部就是决定社会进步、退步还是停滞的关键因素,所以: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干部。



李达康“萌化”的副作用


《人民的名义》带火了一批演员。只有三场戏的“小官巨贪”扮演者侯勇,引起官愤的老检察长“陈岩石”扮演者白志迪,穿着打扮尽显直男审美的“高小琴”的扮演者胡静,于连式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扮演者许亚军...都被观众重新发现,给予关注和点赞。但要说这一干演员当中红得发紫成为“网红”的,只有“达康书记”的扮演者吴刚。



李达康成为表情包的主角和网友的宠儿,得益于吴刚老师炉火纯青的演技,更得益于这是唯一一个人味儿充沛的正面人物。想让网友引为自己人,必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想成为活生生的人,必得有人的软肋和缺陷附身。达康书记为了GDP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霸道作风,切合了奋斗中的年轻人鸿鹄远举的愿望和崇拜强力人物的下意识。达康书记无辜背锅,后院起火,他弱势无助、外强中干的另一面又自带反差萌,颇能勾人加入他的阵营。



相比之下,沙瑞金过于一身正气,智珠在握了;侯亮平过于无懈可击,五好男人了;高育良过于工于心计,喜怒不形了。几个主要人物,能够拿来做菜的也就是达康书记了。



如今,爆款的标配是固有文本和次生文本的交相辉映。对网友来说,后宫争斗和四海八荒都已经是玩剩下的老梗了,而《人民的名义》提供的官场图景和话语体系是全新的素材。有了新鲜素材,就能玩出新式花样,这是网上各种解读和互文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李达康的“萌化”是这部剧在网上爆红的最关键的一把火。它一下子放大了这部原本不太敢觊觎年轻观众的政治剧的辐射范围,它一下子把这部一本正经的剧拉进了段子手的势力范围,形成了网上的二次三次...N次传播。看官场角力的传统观众和看“汉东干部天团”卖萌的观众合流之后,收视率、网络点击量、热搜指数、民间话题度全面飙升。



但是,我想说的是但是。李达康的萌化固然成全了爆款的滋生,但也消解了作品的批判意味。仔细对照一下,小说对李达康的否定意味更浓一些。周梅森说过,因为剧中的反派够多了,所以就把李达康的形象往回拉了拉。这一拉,成就了网友的狂欢,也模糊了一些常识性的是非。


在网上流行的段子里,这一句传播最广:“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同伟会笑”。网络段子的最大特点是在原有典故的基础上,通过扭曲、戏谑、反讽、转义,营造出新的趣味和含义来。在这里,对“唯GDP论”已经不再持批判立场,而是把它当作了一个搞笑标签。



严格说起来,这就是有问题的。高育良和祁同伟是直接下水式的腐败,为党纪国法所不允许。但李达康这种要GDP不要民生的强力主张,可能给民众带来的灾难一点也不少。丁义诊能在他手下如鱼得水,其实是得了“唯GDP论”的庇护。大风厂工人护厂造成惨烈的死伤,吃的也是“唯GDP论”的瓜落。


对于主政一方的官员来说,GDP增长率和民生熨贴度好比是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关系,如果只是主动脉通畅而毛细血管堵塞,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保证主动脉和毛细血管都通畅的难度系数高,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和耐心,更加指挥如意的行政体系,这就不是一个李达康鞠躬尽瘁所能解决的。所以,大多数的官员倾向于选择“唯GDP论”,就是只管主动脉不及毛细血管,交给上级的成绩单很漂亮,基层民众很可能苦不堪言。为了推行这个“唯GDP论”,才会有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指令,随意突破程序、挪用各种经费的霸道...



“唯GDP论”要不得,这早已是学界和民间的共识。“唯GDP论”的代言人成为剧里最受追捧的角色,这多少印证了我的一些担心:过于追求网感的传播,专注于喜感和萌感的发现,遮蔽了主旨的传递和深意的抵达。复杂的人物纸片化,杂糅的意味单一化,现代文明常识遭到嬉皮笑脸的解构,严肃的命题在一片“达康书记”的喧闹中被彻底架空。


世界是多元的,关注即支持。一部作品出来以后,它的解释权就不再属于创作者了,观众可以从任意的角度去切入和理解它。除了上面的萌化解读,也有很多切中肯綮的严肃分析。说上面这些话,无非是希望:别让这部好剧成了流行谈资的一阵风,它本该引发的深层思考和认知收获却无从谈起。


【文/李星文】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1大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

上一篇:【北影节】30米直径8K球幕放映系统亮相,会给观影带来哪些变化?

下一篇:启迪影视首度亮相,“启迪之夜”公布年度吸睛片单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