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财经文章详情

央行动态 | 资本流出压力暂缓 中国央行松绑跨境人民币结算

2017-04-21阅读 145 央行观察 我要关注

1.陈雨露副行长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央银行


在四月北京美好的时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APEC工商理事会共同主办“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及其对征信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向各位来宾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谈三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依法维护公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就法理权利属性而言,个人信息权具有人格权的特征,与个人的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等同样重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权也逐渐具备了财产权的属性,即所有权、收益权、处分权等。“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日益为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所认同和重视。因此,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就是对公民基本权利、个人财富和竞争力的保障。


其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正在被大规模电子化、数字化和产业化应用,个人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信息流动日益突破地域和行业限制。个人信息的挖掘和利用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种背景下,只有筑牢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墙,才能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积极应对公众信息泄露事件多发的迫切需要。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侵权、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呈现多发态势,不仅严重影响公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监管部门依法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公众自身提升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效遏制侵害公众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态势。


第二点,人民银行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征信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


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征信管理职能过程中,始终将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作为监管的核心理念,在五个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在征信制度下,为保障参与个人信息共享的当事人享受最大的福祉,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线推动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类征信机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进征信服务对经济金融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行政司法领域的全覆盖,切实维护信息主体权益和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着力完善征信法规制度。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赋予信息主体知情权、异议权和救济权等权益,这在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引导征信业规范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条例》发布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深化征信法律制度建设,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监管指引》、《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及行业标准,始终把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三是不断提高监管的强度和有效性。一方面,强化监管责任担当,对发生信息泄露、违规倒卖客户数据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征信机构及其主要责任人,依法从严惩处,有效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监督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规范金融机构展业行为,有效强化金融机构个人信息保护和法律合规意识。


四是大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针对社会公众,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金融知识普及月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提升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和维权意识。针对征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力度,防范岗位风险,提高征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五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双牵头单位之一的职责,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推动相关行业、相关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第三点,进一步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和征信管理工作的三点思考。


当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征信市场规范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一对关系,应对好双重压力,把握好三方面的监管协调。


平衡好一对关系。这对关系是指商业化应用所需的数据自由流动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但需要平衡。一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是征信行业的基石,缺少自由流动的数据,征信在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改善金融生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可能无法充分地显现。另一方面,不排除一些市场机构个别内部人员出于逐利的目的,存在违法买卖数据、危害信息主体权益的动机。因此,征信行业必须在信息共享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动态平衡中前进,关键是要让信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自由流动,充分释放信息流动所产生的红利。


应对好双重压力。第一重压力是指,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加上不同信息主体风险暴露和维权诉求的差异比较大,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和征信维权工作面临点多、面广、条线长的巨大压力。第二重压力是指,个人信息侵权违法犯罪活动采用的技术手段日益复杂,地域跨度较大,现有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和技术的配置很难满足有效识别、监测和处理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征信管理工作中,也是其他信息行业管理面临的共同挑战,直接反映在部分个人信息泄露案件追踪难、取证难等方面。面对上述双重压力,需要继续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征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把握好三方面的监管协调。一是对信息提供方的监管协调。确保信息按照“最低、适用”的理念采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对信息采集加工方的监管协调。确保征信机构行为遵循征信规则的要求,确保征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三是对信息使用方的监管协调。确保个人征信信息的依法有限使用,确保信息主体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发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非常关心和关注个人信息如何在信息提供、采集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为此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人民银行正在抓紧整理、研究和吸收,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在个人征信业务活动中,我们强调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原则。


第一,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则。征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开展上应确保独立,防止利益冲突。开展业务要客观中立,不能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等其他主体的支配。征信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不能与征信机构股东或出资人的其他业务相捆绑,不能成为股东或出资人谋取他利的手段。


第二,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则。征信业务活动应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政治上的正确性。征信产品主要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问题,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既不能当作把人分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工具,也不能应用于某些低俗的社交活动,背离征信的本意。


第三,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原则。在制度建设和日常监管中,强调征信机构应从保护个人隐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保持业务透明度,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不当加工和非法使用,防范对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侵害,切实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征信业规范发展密不可分。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充分利用本次国际研讨会提供的平台,深入交流看法,分享最佳实践,为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丰富征信管理手段、促进中国征信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思想和智慧。


2.IMF2017春季会议明日召开 全球经济形势静候良方

第一财经


4月21日-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将在华盛顿举行。本次年会的核心内容是世界银行—IMF发展委员会以及IMF货币和金融委员会的联合会议,讨论世界银行和IMF的工作进程。此外还有研讨会、区域简报、新闻发布会以及其他关注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活动。


纵览会议议程,今年的年会依旧不乏亮点:4月21日上午的“50年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下的SDR”专题讨论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将与其他嘉宾一起探讨SDR作为官方储备改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巨大潜力。新兴市场也是IMF的关注重点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张涛将作为嘉宾参与“国际发展中新兴市场的经济韧性”的专题讨论。会议还将从多个议题入手,探讨全球如何取得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增长,具体议题包括增长与公平、妇女平权、科技技术发展对经济金融影响等。


SDR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967年,IMF成员国达成创设SDR的协议,将SDR作为由IMF分配并管理的官方储备资产。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让SDR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呼声:除了其现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功能外,SDR应增加提供有条件的流动性的融资功能、金融工具载体功能和金融账户单位功能。


在此背景下,4月21日上午的“50年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下的SDR”的专题讨论将探讨在当今越来越多极化、金融关联度日益加深的全球经济环境下,SDR如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以此来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


易纲将参与该场讨论。易纲预计将谈及将人民币纳入后的SDR的未来发展、SDR定值和发行方式的完善,以及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进程等。他此前曾在采访中表示,人民币加入SDR以后,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会更加稳定、更具弹性,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跻身国际储备货币和可自由使用货币后,人民币的国际公信力和信誉度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继续深入,离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蓬勃发展。近日,非洲首只离岸人民币债券“彩虹债”日前由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成功发行。


2017年4月初,IMF发布的截至2016年12月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季度数据首次单独列出了人民币的持有情况,IMF成员国所持有的人民币总量为845.1亿美元。


新兴市场如何维持发展


新兴市场经济体依旧是IMF的关注重点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新兴市场持续受到外部冲击。更重要的是,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发达经济体通过财政刺激出现通货再膨胀的情况,虽然这在短期之内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支撑,但由此导致的中长期问题,例如收紧的美国货币政策、更强势的美元、欧元区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金融监管的放松等,使得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乌云密布。


鉴于此,4月20日上午的“国际发展中新兴市场的经济韧性”中,与会嘉宾将探讨这些经济挑战对于发展经济体的影响和启示。张涛将参加该专题讨论。


张涛此前在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就曾表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充足,但也面临着金融环境大幅度收紧和政治环境影响的共同挑战,发达国家需要解决公司高负债问题,新兴国家则面临如何稳健地、宏观审慎地发展。”


而在4月10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EO)第二章中,IMF也已经探讨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如何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维持增长问题。该章肯定了新兴经济体过去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近80%(20年前的两倍)。此外,它们作为消费品和服务的最终目的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现已占全球消费增长的近85%。其提示称,外部环境在促进其崛起方面发挥着作用。这些经济体当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比它们最近几十年已经习以为常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但IMF认为,新兴经济体仍然能够通过加强自身的体制框架、保护贸易一体化、允许实行灵活汇率以及控制高水平的经常账户逆差和大规模的公共债务所导致的脆弱性等措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较弱的增长动力。


追求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增长


4月12日,IMF主席拉加德在《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的演讲中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药方”。她表示,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需要可靠的国内政策和坚定的国际合作,两者缺一不可。具体包含三个维度:通过符合各国国情的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政策的配比维持当前的增长势头;使得增长更加公平,增长的益处被更广泛地分享;国际合作,保护自由贸易和金融稳定。


本次的春季年会中,与构建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的议题也包容万象,包括平衡发展与平等、妇女平权、科技进步对经济金融的影响等。与发展与平等相关的专题会议包括4月20日的“上升中的全球经济在转暖:这会对所有国家奏效吗?”和4月22日的“央行和包容性增长”。


伴随制造业和贸易的周期性复苏以及金融市场的向上趋势,全球料将迎来增长。但要保持住这股增长势头,政策制定者需要提供支持,处理结构性障碍,审视控制一系列下行风险。这就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益处被更多人分享,影响受到控制。同时,关于央行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控政策可能偏向富人和大型机构,而不顾穷人,从而导致发展不平衡的担忧近来也甚嚣尘上。


因此,前一场专题讨论将研究经济融合,技术进步和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增长的收益为更多人所享有,那些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也能够得到帮助。后一场专题讨论则希望唤醒央行和监管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促成包容性增长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讨论将集中在金融服务和不平等之间的交互关系。可能涉及的问题包括:如何限制金融促进不平等;更普及的金融服务是否能带来更广泛的集体受益;央行应该如何量身定制监管政策,以此更好地支持包容性发展;如何确保金融机构能创业企业和创新提供支持等。


在妇女平权议题上,4月20日有两场专题讨论:“提供妇女的金融防护力---保险能做什么?”和“性别与宏观经济:谁是下一个?”。


全球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收入渐增,对于家庭支出的影响力也水涨船高,但她们在自己和家庭的资产面料金融风险时,依旧缺乏应对能力和手段。“提供妇女的金融防护力”专题讨论旨在探寻出适合所有收入层次的妇女的金融保护策略,并增强她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度。


此外,虽然妇女平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显而易见,相关政策也脍炙人口,但该进程依旧前路漫漫,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性别与宏观经济“专题讨论中,与会者将探讨更多实用性的妇女平均举措施,评估哪些措施更有效,政府、私人部门以及其他攸关方又应该如何驱动更多改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科技创新与发展,其与经济、金融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也因此成为今年春季年会绕不开的讨论专题。4月19日的“创新、技术与就业”专题讨论即谈及科技技术创新发展对工作、劳动市场的影响,探索其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可能性。


同日的“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转变”专题讨论则涉及到当下热议的科技金融。科技金融从支付、融资、投资、投顾、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颠覆”传统金融。这些发展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来自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学界的嘉宾共同探讨了新科技如何颠覆金融服务的本质和这些改变可能给金融稳定与监管带来何种潜在影响。


4月23日,“数字化:给财政政策与系统带来革命”专题论坛还将进一步探讨这一议题。与会者将讨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两难问题:是彻底解放科技发展,并由此带来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领域的革命,还是要顾及隐私问题以及公共部门的能力限制问题。在此讨论基础上,与会者将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指点迷津,协助其找出最适合自身的数字革命道路。


3.美联储要缩表了 连IMF也开始操心了!

第一黄金网


最新公布的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中,多数与会者认为如果经济维持当前的势头,在今年晚些时候改变美联储到期再投资的政策可能是适当的。自此,有关美联储缩表问题讨论甚嚣尘上,投资者担心会出现“缩表恐慌”,这不,连IMF也开始为美联储操心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Tobias Adri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美联储进行资产负债表缩减时,其行动一定要有可预见性,以避免可能导致市场重大震动的情况发生。


他指出,美联储有一个额外的货币政策工具,那就是资产负债表的大小,它可以使用该政策工具来影响长期收益率。我们认为它应该以可预见的方式使用这个工具,从而避免市场动荡。


他还表示,并不担心美联储行动或是全球金融稳定。但他也强调,金融市场很容易出现波动。“目前市场试图寻找任何有关美联储下一个行动的蛛丝马迹。当然,如果有要行动的任何消息出来,金融市场将出现大波动。”


他还提到,欧洲和美国政治不确定性仍是市场关注焦点。“我并没有很担心。出现政策失误是正常的,当然这也会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美联储态度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表示,虽然有关缩表的讨论不太可能引发市场骚乱,但经济冲击应该会提升美联储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不过2013年削减量化宽松的恐慌,如今将不会再现。


美国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表示,美联储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速度应该要足以使决策者们不必改变利率上调的路径。“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的退出方式,应该能继续使用短期利率为主来放慢或刺激经济。”


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表示,美联储可能在今年稍晚开始缩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即便联储的升息过程是逐步且有耐心的。“我们可能最快在今年稍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进程,同时倾向于逐步缩减资产规模,以便控制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重要的是,美联储以可以预见的方式收缩资产负债表。”


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呼吁美联储从2017年开始收缩其资产负债表,而且要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防止出现快速反转的情况。“资产负债表的调整需要以一种渐进且平顺的方式进行,以这样的方式将其规模调整至正常水平所带来的风险最小。”


市场观点


市场人士认为,逐步渐进加息仍然美联储的主要选项,今年再加息两次仍是大概率事件;而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应是启动缩表的时间。虽然未来缩表带来的紧缩程度将远大于加息,但是美联储考虑到美国自身经济情况和对国际的外溢效应,必然会给予市场足够的预期并采取减少或停止再投资的方式逐步缩减资产负债表,而再投资调整的对象将会是使美联储资产结构和期限结构不合理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与中长期国债。


市场观点还认为,加息和缩表较难同步进行。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加息没有缩表带来的紧缩效应直接,因此在经济缓慢复苏时渐进加息,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经济过热,也可以检验经济应对紧缩政策的反应。此外,在经济整体并不够强劲的背景下,缩表和加息不太可能同时进行,多位美联储官员也表示在缩表时应暂停加息,启动缩表或将是在今年加息之后的事情。


高盛认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最终会缩减到多大规模存在两种可能:在“小规模”的情景中,美联储最终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为GDP的11%,约为2万亿美元;在“较大规模”的情境中,美联储最终资产负债表规模为GDP的15.5%,约为2.9万亿美元。


按照美联储通过停止再投资而非主动抛售资产的的方式缩表来计算,高盛认为,美联储将于2020年5月实现上述“较大规模”的最终资产负债表,从开始缩减算起花费的时间为2.5年。


要实现“小规模”的资产负债表,就需要到2022年末才能实现,这距离开始缩减为五年时间。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如果经济表现符合美联储预期,美联储可能会从今年年底或2018年年初开启缩表之路;但本月6日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将缩表时间点明确在今年底,比市场预期的早。此外,官员们希望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仍然是美联储管理货币政策的首要工具。这意味着一旦开始缩表,他们希望这一进程在后台进行,不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另外,为了避免震动市场,美联储官员不愿大规模抛售其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4.资本流出压力暂缓 中国央行松绑跨境人民币结算

第一黄金网


 随着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央行近日对于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相关政策有所放松。


据此前报道,央行上周三开始已经不再要求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收付执行1:1限制规定。该规定是今年1月11日开始执行,要求人民币跨境流入流出的收付比例不能超过1:1,即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不能出现负头寸。


这一政策的放松并不涉及跨境外汇资金的流动以及大额的跨境投资,尤其是一些主国内企业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境外投资。


今年1月25日,央行曾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跨境人民币业务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于符合规定的人民币跨境收付,没有设置额度或比例限制。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做好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资本外流压力缓解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出压力得到缓解。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3月外汇储备30091亿美元,环比增加39.64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上升,企稳态势明显。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2017年3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3月份国际金融市场变动总体比较平稳,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继续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波动、趋于平衡的健康发展格局。本月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小幅升值,资产价格变动不大,外汇储备所投资的货币和资产之间发挥了此消彼长的分散化效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14亿美元,较前两季度降幅显著缩小,体现出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趋稳,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总体有所缓解,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正在逐步趋于稳定。


外管局局长潘功胜近日指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形势比较稳定,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平衡。未来,我国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


他强调,当前中国外汇管理工作基于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依法加强外汇市场监管,维护一个健康、稳定、良性的外汇市场秩序,为改革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央行深入推进会计财务工作转型

中国证券报


央行18日召开2017年会计财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6年央行会计财务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就2017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当前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的内外部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全系统会计财务部门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组织好、推动好工作转型。要发扬全局意识,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高度关注汇率、利率改革等政策措施,加强对政策实施成本效益的分析监测,进一步夯实中央银行财务实力,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持续健康。要坚持机制创新,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从促进央行治理结构完善角度强化会计财务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理念转变,强化担当精神、预算意识和绩效观念。要坚持调研先行,形成调研合力,突出调研重点,创新调研手段,并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和央行有效履职提供研究支撑。


6.美联储副主席:将循序渐进加息

中国证券报


据4月20日彭博报道,美联储副主席Stanley Fischer称,金融市场企稳的主要原因是“海外产出扩张似已更为牢固,”且各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比前些年大幅下降。Fischer称,英国脱欧迄今为止没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中国经济似已进一步站稳脚跟,而欧洲的失业率在稳步下降。

  

循序渐进地撤离宽松措施似乎既可以令美国经济扩张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同时也可以降低海外意外溢出的风险。

  

Fischer预计,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将推动美联储退出宽松措施;由此,外国经济体有望受益于那些推动美联储收紧政策的形势发展。

  

大多数海外央行应该都能够通过恰当的政策行动来降低以他们不希望方式收紧金融环境的影响。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基本面已得到显著改善,包括经常账户逆差缩小和通胀预期趋稳,这应该让他们能更好地经受美国紧缩带来的效应,当然,还有一些弱点依旧存在。


7.比特币致命短板暴露!技术革命不敌银行“断供”

华尔街见闻


全球第三大比特币交易所市场被强制停止兑付,再度引发市场对数字货币安全性的忧虑。新兴数字或依然无法传统避险资产。


本周一,比特币交易所Bitfinex宣布停止接受所有美元兑换业务。Bitfinex是按交易量计算全球第三大交易所。


Bitfinex发表声明称:


“我们停止接受所有比特币兑换美元业务,目前正在开发其他货币的存转渠道。恢复美元存入的服务会另行通知。”


富国银行拒绝提供支付服务,导致Bitfinex无法被迫停止美元业务。此前富国银行为Bitfinex代理全球支付业务。


Bitfinex称,从4月18日开始,由于富国银行停止兑付,其在中国台湾所有电子汇款业被台湾银行拒绝,遭冻结款项达到1.8亿美元。


财经博客Marketslant认为,这一事件表明,技术突破,并不能改变银行主导的交易规则。


“没错,技术是破坏性的。但当前市场结构,监管规则,以及游说和营销体系都对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有利。技术本质上没有护城河。正是因为这个本质,比特币技术最终将成为权力最大者手中的武器。”


黄金头条网此前曾提及,华尔街已经在快速拥抱区块链技术。


欧洲清算中心(Euroclear)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黄金交易测试取得重大进展。英国皇家铸币局联合智商所(CME),准备在今年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黄金产品,区块链可能颠覆当前黄金交易体系。


事实上,比特币在经历了去年年底狂热上涨后,正在迅速降温。在全球政治地缘政治加剧之际,投资者开始拥抱黄金等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


截至北京时间15:50,中国比特币平台OKCoin报价为7155元,相比今年1月高点下跌了20%。今年迄今黄金价格上涨12%,本周一最高升至1296美元/盎司。


内部分裂是比特币面临另外一个危机 


所以被推向分裂,主要是各方对于所谓的“区块大小”(block size)争执不下。按照现有的代码,比特币每批交易的数据容量有严格限制。


随着比特币交易量激增,这种限制拖慢了交易,以往只需数秒就能清算,现在得花上好几个小时。各方都认为有必要对此做出改变。

如果为扩容增进“区块大小”,“硬分叉”将导致比特币数量增加,从而进一步贬值。


3月,近20家比特币交易所发布联合声明,声称假如比特币硬分叉真的展开了,他们会将比特币无限列为新的竞争币,并为它冠上新的名字,以方便比特币用户继续交易使用。


8.英国退欧全球资产价格如何波动?英国央行权威解读

华尔街见闻


不要小瞧了英国退欧的影响——英国央行“愤愤不平”:如果你认为英国不过是一个自外于亚欧大陆的封闭经济体,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九个月过去,英国退欧公投对相关资产的渗透影响还未褪去。直到今天,它还在压低英国长期利率,拖累英国股市并蔓延到全球股债。


三名英国央行研究员的一篇博文中详细列举了过去一年里,相关资产价格在关键事件发生时受到的市场影响。“这些冲击的影响各自作用,但共同影响英国乃至全球的收益率和股价,” 英国央行Marek Raczko、Mo Wazzi和Wen Yan在文中指出。“如果不是美国大选把收益率拉起来,英国收益率的下滑还会更严重。”


回顾过去这一年,在2月确定公投时间时,长债收益率还未出现反应——这也难怪,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人会想到这片土地真的会要脱离欧盟。不过,股市反应就比债市来得更早,在公投进行之前风险偏好就已经开始下行。


BOE研究员还指出,受到英国风险事件影响最明显的是美国国债和欧洲股市,而日债最为波澜不惊。若非因为退欧公投,今年1月美债的收益率大概要高25个基点。


2016过去,英国国债收益率相比年初下跌了60个基点,BOE研究员认为“下滑主要是英国的负面预期造成的”。而英国央行也在收益率的下滑过程中推了一把,其在公投后意外增加资产购买,提出在未来18个月中购买100亿英镑公司债,压低了英国的借贷成本。


英国股市也在公投后经历了惨重下挫,两周下跌17%。不过股市方面,英国股市重整的进展是显著可见的。BOE研究员指出,下图(a)显示,在英国央行的宽松政策下,退欧公投对英国股市的初始负面影响已经消除了三分之二。


“如果不是美国大选把收益率拉起来,英国收益率的下滑还会更严重。” BOE研究员还分析了其他风险事件(日本央行负利率、美国大选)的影响。文中指出,美国大选的结果推高收益率、引导美股继续向上,这种积极的影响显著传导到其他经济体,而日本负利率的影响就相对有限。



央观荐书


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蚂蚁金服: 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链接进入购买页面

上一篇:央观智库活动邀请函 | 了解金融界新的连接可能,让资产、数据、运营、流量发生对接!

下一篇: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金融创新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