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综合文章详情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2017-04-11阅读 176 央视新闻 我要关注

“我做梦,都会梦见敦煌;醒过来,还是敦煌。”近日,北大考古系才女,人称“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作客《朗读者》。她扎根大漠,守护敦煌50余载,用满头华发换来敦煌“容颜永驻”;她倾其一生“逆天”而行,用数字档案抗拒着莫高窟缓慢却不可逆转的消逝速度。她为敦煌所做的一切,被季羡林先生誉为“功德无量”。

△千年回眸/徐鲤《河西走廊之梦》



樊锦诗:我在敦煌的52年

2015年在敦煌影像艺术展开幕式上的演讲(有删改)

好像进入一座艺术的宫殿,一个神话世界。

1962年,我到敦煌实习。虽然我学的是考古学,但是我喜欢艺术,对敦煌也很好奇,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在莫高窟,看一个,好!再看一个,还好!我们接连看了好几天,好像进入一座艺术的宫殿,一个神话世界!

△壁画 图/视觉中国

实习时住的房子,天花板上会时不时掉下一只老鼠。

莫高窟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房子是泥做的,我刚去实习时住的房子,天花板上会时不时掉下一只老鼠,真是吓坏了。

△壁画 图/视觉中国

敦煌研究所1981年才通电,晚上只能用蜡烛或者手电筒。当时只有我一个女学生,晚上上厕所,从侧门出去,突然看见前面绿绿的两只眼睛。“这就是当地老乡们口中的狼吧!”我吓得跑回宿舍,不敢出去,一夜没睡着。早上才去解手,出去再一看,原来是一头驴。

1967年,樊锦诗和丈夫彭金章在敦煌。

实习就要上洞,那种梯子我根本没见过,是一根很高的树枝,左边缠着一根树枝,往上一点右边又缠着一根,这样爬上去。开始我不敢上,上去以后,往下一看,又不敢下了。实习那段时间,没有早饭,带着干馒头上洞,一口水都不敢喝,因为要尽量减少下来的次数。

△樊锦诗 图/视觉中国

完成了实习任务,其实我没有想过再回敦煌。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莫高窟外只有戈壁沙漠,离敦煌市还有25公里。那时的敦煌特别闭塞,看报纸只能看一个星期以前的。一旦刮大风,风沙弥漫。但是,常书鸿所长他们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

△图/视觉中国

洞里没光,他们就在洞口搁一面镜子,或一张白纸,对着太阳,把阳光折射到洞里进行临摹。

他们当年就像在一个孤岛上,周围是戈壁、沙漠,消息闭塞,没电,没水。可是,在我到敦煌的时候,这些前辈们居然已经待了20年。他们对敦煌艺术很着迷,一直在临摹。洞里没有光,洞口搁一面镜子,或一张白纸,对着太阳,把阳光折射到洞里。他们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临摹的。他们的经历,让我很受震动。

△敦煌57窟 菩萨 图/视觉中国

我的老师周一良先生说过一段话,“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我之所以留在敦煌,一是被吸引,一是被老人家们教育和鼓励,还有一点,是我觉得应该为敦煌做点事。

△樊锦诗 图/视觉中国

父亲说:“你自己选的,你就好好做。”

毕业来到敦煌,生病了。父亲给学校写信,说这个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到敦煌又病了。我想,我已经跟学校保证服从分配,父亲再写一封信,我岂不是成了两面派?我就把这封信撕掉了。因为是我自己愿意去敦煌,所以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说:“你自己选的,你就好好做。”

△敦煌285窟 东西方美人 图/视觉中国

用襁褓把孩子包一包,再用个绳子扎一下,放床上,就去上班了。

恋爱是在大学的时候,1967年结婚,结婚以后有了孩子,丈夫在武汉,我在敦煌,无法团聚。那个时候就用个襁褓把孩子包一包,再用个绳子扎一下,放在床上,就去上班了。每次路过宿舍我就听一听,听到孩子在哭,就放心了;要没有声音,反而担心了,赶紧推开门看看他,他还朝我笑呢……

△图/视觉中国

我是代表敦煌几代人领奖,没有他们就没有敦煌,也就没有我。

△ 壁画 图/视觉中国

其实当年那些老先生们完全可以选择在大城市生活,但他们依然回到了敦煌。常先生的夫人信基督教,为了支持常先生,来到敦煌,把孩子也带来了,但还是不习惯,最后走了。常先生骑着马追,一直追到玉门,没追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先生仍然不走,还待在敦煌。

△工作人员莫高窟85窟壁画修复·2000年3月23日

还有一位老人家,她原本是位军人,在解放军是美工队人员,也是画画的。丈夫在敦煌工作,她到敦煌探亲,丈夫让她留下,她就留下了,一直到2012年去世,88岁。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敦煌112窟 反弹琵琶 图/视觉中国

我经常跟别人说,我得过很多奖,但是“我是代表敦煌研究院的几代人来领这个奖”。前辈们吃了那么多苦,我们碰上了好时候,奖都给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前辈,没有他们就没有莫高窟的现在,也没有我樊锦诗。

△樊锦诗 图/视觉中国


 敦煌,回响



△《朗读者》樊锦诗


《在敦煌》(节选)

季羡林

敦煌217窟 群菩萨 图/视觉中国

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然而这样做能行得通吗?事实上却是办不到的。我还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我必须走上前去,穿越这一切。现在就让我把自己的身躯带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莫高窟》(节选)

余秋雨

敦煌45窟菩萨 图/视觉中国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在这儿,你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人类的敦煌》(节选)

冯骥才

图/中国甘肃网

历史是未来最忠实的伴侣,这条曾经跨洲际的最古老的丝路,不会只躺在这荒漠上被人遗忘。它必定还在地球上所有人对未来的企望与信念中。

如果你静下心来,一定能从莫高窟五彩缤纷的窟壁上听到历史留下的雄浑凝重的回响。

它一定是人类的敦煌。

它必定是永远的敦煌。




为了让沙漠中的艺术瑰宝经得住时光雕琢,樊锦诗大胆构思数字敦煌,让历经千年的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重新将其惊世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




点击「写留言」

一起聊聊

你心中的敦煌莫高窟


猜你喜欢

  • 愤怒丨满脸是血!华人乘客遭暴力拖拽驱赶 美联航如此“重新安置”引公愤

  • 赞丨有这样一个地方天蓝海蓝 美到落泪!

  • 观察 | “面包房”不能叫“面包房”,得叫“和果子店”,日本教科书这是要干啥?

  • 关注丨又一地区医改在即!除了取消药品加成 还有啥变化?

  • 神奇 | 这些“小黄人”又萌又科幻!它有多能干?看动图感受一下⇨

  • 福利 | 想做厨师、开面馆?这些地区为创业者发红包!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张天宇 编辑/李嘉欢

上一篇: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中央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决心坚定不移

下一篇:罚!罚!罚!一季度罚了几十亿 这是一场什么风暴?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