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娱乐文章详情

牛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证明,尊重编剧才能实现和谐共赢

2016-11-30阅读 179 影视独舌 我要关注





抗战剧作为国产战争剧的一大类型,曾经异常火爆,收视率高居不下,其中不乏精品和经典之作,同时,雷剧、神剧的大行其道,也引发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抨击和吐槽。即便如此,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中小公司盈利考虑的因素下,其每年的生产量依然十分可观。但细心的人已经发现,去年乃至今年卫视荧屏上,抗战剧选择的余地已经小了很多。究其原因,一是抗战剧创作空间在减小,审查尺度在收紧。二是观众对这类型剧有了天然排斥性。因此,要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赢得观众认可,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由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牛静编剧,于震导演,刘小枫担任制片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称《任务》)以其凝练的故事结构,独特的人物群像,给出了抗战剧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该剧在20多家地面频道播出时,收视蔚为可观,尤其是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时,单集最高收视率7.74,平均收视率6.13,成为该频道2014—2016年收视最高的电视剧。11月8日,《任务》在江苏卫视上星播出后,CSM35城首播收视率破1,稳居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榜首。其后,更连续12天夺得卫视黄金档全国双网收视第一。



牛静


同时,随着《任务》的热播,我们关注到此剧团队,多次强调剧本话题,在各种宣传中,处处体现出对编剧的尊重,这种现象很少见,也非常难得。为此,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任务》编剧牛静。


“和其它抗战剧相比,《任务》的特别之处在于,剧中不论是追捕与营救的惊心动魄,间谍与反间谍的险象环生,忠诚与背叛的利弊权衡,还是爱情与信仰的痛苦抉择,所有情节,都在一个封闭的时空里,围绕着“搜孤救孤”的主线铺陈展开。”采访中,编剧牛静简单阐述了《任务》的“一根筋”剧本结构,人物设定和故事概念。


谈到《任务》的成功,牛静认为,应归功于项目团队对编剧、剧本的高度尊重,并直言:“遇上专业的投资方和主创团队是编剧的幸运。”通过在《任务》创作过程中的体会,牛静深入谈论了出品方、制片人、导演应该如何尊重编剧和剧本,编剧如何提升自身能力,达到多方共赢的问题。



编剧在影视剧创作过程中该处于什么位置?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一个电视剧项目的核心来源。但相对处于高光状态下的演员,甚至于导演来说,编剧是个幕后职业,往往被忽视,受到不公正待遇。牛静认为:“尊重编剧,尊重剧本,就是尊重自己所选择的影视行业。尊重编剧,也是缘于彼此的肯定,带来互相的体谅与合作,达成和谐共赢,持续发展。”


编剧写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主创作;二是委托创作。前者顾名思义是编剧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写剧本,再找投资方。但事实上,自主创作的成活率比较低,胎死腹中的风险很大,即便是知名度高的编剧,也不能保证每投必中。后者基本上是命题作文,大纲→分集大纲→剧本写作过程中,编剧要尽其所能满足资方的要求,因此,捆手绑脚在所难免。


对此,牛静说道,“其实,在《任务》的创作中,两种方式兼有。当初,何群导演把我引荐给刘总时,公司是想请我根据一部小说改编剧本。但双方几次论证后,我认为小说能用的内容,无法支撑一部长剧的架构。经斟酌,最后,我创作了跟小说没什么关系的故事大纲。一座城一个少年一月营救,将整个叙事时间设置为30天,以倒计时的压迫式写法,让各方势力围绕搜救天才少年,斗智斗勇。刘总看过大纲后,非常兴奋,马上进分集,随时保持沟通,到剧本阶段,他完全放手,问都不问了。一稿剧本完成后,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一些小地方再修修,就可以拍了。我认为,像刘总这样在创作中不给编剧设限,双方随时沟通碰撞,共同掌控方向,是电视剧创作比较科学,而且成效显著的模式之一。当然,这种编剧和老板的对接,是建立在专业水准之上的合作,因此,创作过程非常顺利。”




牛静显然对双方的合作很满意,也因此,其后他们将会一起做更多的项目,如《任务2》,甚至还有古装剧的创作。他强调了“双方在专业水准上的沟通”这个重点,直言有些公司让一些所谓的剧本策划插入剧本创作过程是不利于项目运转的,“现在大部分的剧本策划其实达不到专业水平,提出的修改意见常常让人啼笑皆非,编剧当然欢迎有效建议,但一些不成熟的修改意见其实是在浪费编剧的精力、资方的时间。”


据了解,在《任务》的创作过程中,牛静和刘小枫一直保持两人对话,也就将剧本的方向牢牢把握在可控范围内,省时省力。牛静告诉记者:“我们俩在聊剧本的时候,刘总常说:‘我随便说,你不一定听。’可他说的那些点子,往往能给我启发,使我们彼此发生灵感和激情的碰撞。”也正因如此,牛静在《任务》一稿剧本得到资方认可的状态下,自己又精进了一稿。


牛静回忆说,“有一次去横店和刘总聊《任务2》,晚上吃饭时,刘总对他的制作团队说,‘你们都应该敬牛老师一杯。’我问为什么?他说,‘你不写,他们都没饭吃’。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话是说给所有编剧的。毕竟,编剧是这个行业的源头。”

 



在不干扰创作之外,拍摄时剧组主创尊重剧本的完整性,保证还原度,也是编剧应得到的礼遇。于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人物塑造得非常鲜明,情节惊心动魄,这样的好剧本不多见”,也因此将《任务》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在充分尊重剧本的基础上,用二度创作将二维剧本变成三维影像。


“于震的艺术要求很高,但也很尊重我的意见,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一定会先打电话跟我沟通、确认。因为那时候我正忙着给华录百纳改一个剧本,何群导演催得比较紧,所以有点顾不上于导这边了,但基于对他的信任,我告诉他,不是大动就不用打电话给我了。举这个例子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说‘尊重艺术的人值得被尊重’。”牛静如是说道。




“编剧其实很好哄,除了上述两样,把稿费给舒服了,也很重要”,牛静笑言,“在跟刘总合作的两次(《任务》和《任务2》)现有经历中,钱从来不是问题。当初《任务》一个字没写,他就把定金打过来了,这可能是因为何爷推荐的,是给何爷面子。但《任务2》时同样如此,合同没签,只字未写,几十万定金又打过来了,这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


其实,刘小枫和于震对编剧的态度是依托于对剧本的满意。包括在剧集播出宣传过程中,对编剧贡献的认可和重视,都离不开“剧本”这一核心价值。


编剧如何才能让自己保持在“专业水准之上”?


那么,编剧应该如何才能让自己保持在“专业水准之上”呢?牛静也就自己的经历进行了说明。


剧本的核心是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物,人物又通过情节塑造起来。“编剧的学习能力很重要。我做过十年记者,对文章的架构、写作手法比较熟悉,至今做编剧15年了,知识填充还在不断进行中。作为编剧,如何学习呢?就是在看别人的作品或是看书时,我们要学会解构。其实,一场戏,一集戏,一个桥段,一整部剧,都要写出起承转合来。”


接着,他又以《任务》的叙事方式来加以说明:“在护送蓝天出城的主线下,生出多条支线,支线又生发出新的戏份,但总体是环环相扣地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新事件和旧事件之间又前后呼应。比如,尹三每送孩子出一次城都会有牺牲,留下蛛丝马迹,而高桥则顺着疑点去查,引发新事件、新危机。而在支线故事上,哪怕一场戏只有寥寥数语,也要写出起承转合。”




随后,牛静又坦言:“一个编剧的成熟,写作量也很重要。常说量变引发质变。说来惭愧,我前前后后写了15年,最少有1000万字的量了,但播出来让观众看到的实在没有几部,不是政策突然转向,就是资方不太靠谱,更有甚者,剧本被总编剧卖给别的公司,最后拍出来后署上他人名字。不过,我要告诉年轻编剧的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该交的学费不交不行,这都是专业技术的磨练和积累,你要积蓄自己的力量、提升专业能力,机会来了才不会错过。”


现在编剧行业很流行集体创作,比如有经验的编剧做总编剧,提供方向、思路和大纲;主笔编剧写分集梗概、剧情;年轻编剧填充情节、写台词,然后由总编剧审核。这样的方式的确有利于效率提升,但牛静却持不同意见:“从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这几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出,好故事一般都是由个人,或是两三位编剧联手创作出来的。当然,集体创作有它的好处,但弊端也很明显,诸如台词风格不统一、创作想象力受到遏制等。”他认为:“现在很多行业都没有了工匠精神,编剧行业也是。其实,年轻编剧需要的是磨练。”




然而,剧本在影像化的过程中,实际上通常都是不顺利的,毕竟是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对此,牛静说,“必要的妥协是可以的,但伤及人物,伤及结构,就不能一味退让了。其实无论是影像化过程中,还是创作过程中,编剧都要有自身的判断力,你的专业能力要足够识别什么是有效意见,什么是必须拒绝的。”


双方“专业水准上”的合作不仅促成了《任务》的成功,还将携手打造《任务2》。据了解,《任务2》剧本刚刚脱稿,明年三月份开机,与《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任务2——南迁之战》根据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改编,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承载的故事,再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华北岌岌可危,马衡、易培基等故宫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将故宫文物迁出北平的那段文化抗战悲壮史。


【文/jin】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扫一扫又不会怀孕!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1大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

上一篇:【酷评】《海洋奇缘》:没有王子后,迪士尼怎样讲公主的故事?

下一篇:《欢喜密探》收官,十个数字盘点“古装微笑喜剧”新收获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