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管理
亲子文章详情

她是乖乖女,聪明、刻苦、听话,却雇3人杀害自己父母

2016-12-07阅读 95 给孩子最好的 我要关注

微信号:给孩子最好的 (zuihao8888  

给你最轻松、实用、有效育儿策略

詹尼佛曾是个好孩子,她聪明、刻苦、听话。可后来,她却雇了三个人去杀害自己的父母。谋杀行动一切按计划进行,唯一意外的是她的父亲没有死。


詹尼佛·潘


2010年11月8日晚上10点多,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一个中产阶级居住的小区内发生了凶杀案。三名歹徒从前门进入住家,将户主夫妇带入地下室枪决。母亲当场毙命,父亲因子弹射偏侥幸未死。24岁的女儿詹尼佛幸免于难,被绑在楼梯上,挣脱捆绑后用手机报警。


詹尼佛·潘的家


警察很快发现了漏洞。经过四年的调查,十个月的审理,真相大白。原来是詹尼佛和她的男友丹尼尔雇人预谋行凶,计划杀死父母后,继承遗产后共同生活。认识他俩的人都很吃惊,詹尼佛从小就是“乖乖女”,对父母言听计从、为人友善,而丹尼尔开朗热情,属于阳光男孩。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警察在办案


詹尼佛4岁开始学钢琴、花样滑冰,从小获奖无数,如果不是韧带受伤,原计划要冲击2010年冬奥会。上了中学后,学习成绩从A降到了B。因为怕父母责骂,高中四年她都假造成绩单。谁知12年级微积分不及格,她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原本录取她的大学也撤回了录取通知。还是因为怕父母失望、被责难,詹尼佛继续撒谎,她每天去公共图书馆伪造笔记,做些零工,晚上“放学”回家。直到她谎称去上班,才被父母揭穿。


詹尼佛·潘的父母

发现真相后,父母对她严厉制裁,没收电脑、手机,让她和男友断绝来往,计算她汽车的里程数以控制她的活动路径。加拿大允许未成年人16岁开始打工,18岁可以独立生活。很难想象22岁的詹尼佛竟然不敢、也不愿意离开家,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独立生活,宁愿默默承受父母的管制,偷偷地和男友联系。

男友在劝其独立生活无效后,主动提出分手。这就更加深了詹尼佛对父母的恨。最后,詹尼佛动了杀心,男友也跟随加入到计划中。当她的父母被歹徒用枪指着时,父亲用广东话问母亲,歹徒是怎么进来的?母亲说不知道。他们根本想不到,是他们多年对女儿“爱”得太深,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在被歹徒处决前,母亲还恳求凶手,不要伤害他们的女儿。

其实,是他们自己,一直在用爱和希望伤害女儿。

母亲的丧事,詹尼佛·潘和弟弟走出来,当时警方还没有拘捕她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多年前移民来加拿大。通过努力奋斗,买房置业,日渐成功。他们对詹尼佛姐弟的教育也很重视,总希望孩子能更上层楼。

小的时候,詹尼佛训练、学习压力大,晚上10点多才能睡觉,假日无休。于是她学会了用自残来解压,经常割伤自己的前臂。


詹尼佛·潘小时候


初中毕业时,由于未获得优秀奖章、没有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詹尼佛开始厌倦学习——父母和她都不习惯“失败”。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学会了假装高兴。

女同学都化妆,她不会,也不被父母允许。她也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不许去同学家里,更不许谈恋爱。22岁之前,她没有去过夜店。

父母把她禁锢在他们理想的轨道中,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牢笼。

她不会抗拒,而难以消散的怨气令她挣扎、发狂,内心越来越分裂。

詹尼佛的境遇在亚裔、尤其是华人家庭中非常普遍。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努力缺乏肯定、赞美,唯恐孩子骄傲。

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总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功课要好,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都不能落下,还喜欢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

课外班就是补课,孩子不擅长什么补什么,而且非让他们上家长喜欢的课。

无论家长自身的状况如何,孩子的培养目标一律是“精英”。

孩子没有时间成长、享受生活,而是在被用各种手段尽早催熟。

“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的各种期待。”

……

家长们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愿望,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以功利为目的的“爱”,堪比利剑。

给孩子制订一个个无法完成的计划,是用任务来压榨他们的生命。

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是以冷漠浇灭他们的热情。

严厉地责骂、甚至体罚,是拿情绪的怒火烧毁他们的自尊,是在他们稚嫩的心田中灌输仇恨。

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较,是在反复地摧折他们的自信。

将一个没有自信、自尊的“忍者”推向社会,他们会收获怎样的未来?

一个不会自爱的人,又如何能爱别人?

其实,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让他们明白拼搏是为了自己,他们才能坚持一生。

培育品德和爱心,比争取全忧的成绩单更重要。

这个过程缓慢、不容易,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

詹尼佛的案子2015年初宣布了判决。詹尼佛和她的男友都被以一级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释。她的弟弟和父亲申请禁止与她交流,她永远不可能与他们说话了。弟弟患了抑郁症,搬到其他省份,隐瞒身份。父亲寄居在亲戚家,身体的伤痛和不堪回首的往事终日令他生不如死。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儿女。”

如果詹尼佛的父母早知道有今天,他们一定不会让孩子那么拼。

是让孩子作为人去成长,还是将他们打造成冲锋陷阵的机器以便获取未来的成功?

成长对谁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


素材来源:Toronto Life、中国日报

文: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辛上邪

节选自世界华人周刊

上一篇:顺产,是我这一生最后悔的决定!

下一篇:一位妈妈给儿子定的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