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7|回复: 0

美国大学还是欢迎中国人的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19-6-9 13: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叁里河

作者:星爸爸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7~2018 学年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百多万国际留学生给整体经济带来了 420 亿美元的收入。第三方组织估计,国际教育还为美国创造了近 45.5 万个就业岗位。这两个数字已经显著增长了近十年时间。

但留学生之于美国,不只是现金奶牛,更是一笔人力资源。公众号 DeepTech 深科技的文章《“美”梦成针》里,几名博士因为留美签证被拒而面临“回不去“的困境,文章提道:

“……尤其是在一流大学里,美国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研究严重依赖外国的申请者,而找到能取代他(普渡大学教授)实验室里的中国研究人员的合格学生,简史十分困难的。事实上,找到一个申请他实验室的美国人都很困难。


从 1990 年代末开始,美国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构成就开始变成外国人,根据纽约时报引用的一份调研,1994 年全美计算科学博士已经有 40% 是留学生了。

在 STEM 领域,来自亚洲的学生显然已是主体,对于本科以上更是如此。纽时的数据显示,2015 年秋季学期,大约 55% 的数学、计算机和工程专业研究生来自国外,而当年国际学生与美国本土学生之比只有 5% 不到。

只占整体份额零头的份额,起到的作用确实完全超出比例。看看科技公司的情况,在过去十几年里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不仅头部公司大量雇佣外国人,就连这些大公司的创始人都有很多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移民。

计算机研究协会(CRA )根据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的问卷调查发现,谷歌、亚马逊、脸书和微软这些科技巨头里,2017 年超过 64% 的博士和 68% 的硕士求职者是国际学生。更不用提的是,谷歌创始人 Sergey Brin 来自俄罗斯,脸书联合创始人 Eduardo Saverin 来自巴西,亚马逊创始人 Jeff Bezos 则是第二代古巴移民。

但川普上台之后移民政策的收紧、整体环境的保守化和民粹主义的抬头,使得美国部分大学的 STEM 研究生数量出现显著下滑,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国际生申请的减少。   

达特茅斯塞耶工程学院院长曾告诉纽时,17 年秋季国际研究生申请数量下降了 30%,其它十几所工程学院同样如此。他表示,虽然总体录取率并没有下降,但是如果简历池连续按这个速率下降一到两年,“我们将会担心研发和创业能力。我们的担心是从竞争里角度出发的”。

作为对比,根据国际教育协会 IIE 的统计,2017/18 学年美国本科以上国际学生入学率已经较前年下降了 5.5%,本科生也有 6.3% 的下降。对于三十六万身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中美特殊的关系只会让这种紧张感有所加深。

占全美国际留学生总比 30% 以上的中国人,靠着强大的人口基数输出大量优秀的学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 STEM 领域本科生以上学历过于集中的趋势也为从去年开始的“反间谍”提供了口实。

从去年开始,各大学实验室,商业公司和科技组织针对中国学生或者访问学者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真的,但是对于广大留学生来说,尤其是本科阶段和大量本科以上的留学生来说,这些事情都不大可能影响到他们。

在教育部发出一号留学预警中,罕见的对“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这种非安全、非法规方面的问题作出警告。但随后,又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大陆学生被美高校录取数大体相当。

预警的依据可能是后来官方所称的中方公派留学生拒签率比上年翻了近四倍的情况,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统计,2019 年 1~3 月,我国计划公派赴美人数 1353 人,拒签率 13.5%,去年全年约一万人的拒签率则是 3.2%。考虑到双方政府的摩擦,公派人员受到区别对待也算“情有可原”。

《“美”梦成针》中的一个悖论:“如果你表现优秀,能有机会申请到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但难以拿到美签;如果你表现不够优秀,难以申请到好的学校,却有机会拿到美签。”

紧张感可能只属于少数人,刨去极少数高精尖领域的优秀留学生和公派生中一千多被拒签的人数,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赴美签证仍然是一个好解决的问题。

根据公众号留学行业观察的整理:

2019 年 4 月 F1 签证发放数量为 4281 个,去年同期只有 3700 个;

交流学者签证 J1 在 4 月份发放了 4281 个,去年同期则为 3561 个。

而2018 财年全部 F1 签证拒签率为 35%,远高于公派留学的新高“13.5”。

至少从关键时期美方发放证件的数量上来看,留学的大门并没有关闭的迹象。

这一是因为美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依赖国际学生,在本土学生因为经济原因和就业原因而很少选择就读 STEM 专业本科以上项目的时候,拒绝国际留学生可能会造成美国主流社会担忧的 brain drain 流失。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用境外资金全款支付学费的留学生,不仅带来可观收入和就业岗位数量,还为本土学生的助学金提供了稳定来源。

不过,大多数国内家长完全有理由担心子女在越来越难以进入国外名校这件事情。最近的例子,麻省理工最新一届早申结果中没有一名被录取的学生是直接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仅有的五名中国籍学生也全是在美国本土就读的高中。

尽管后来教育部有表示,名校对中国大陆生的招生数量保持与往年同等水平,并未有受到政治气候影响的迹象。但早申高于整体的录取率却仍零收获的现象至少告诉了我们几点信息。

首先,从国内直接申请名校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这可能是因为更多的国际生往头部高校投递简历,哈佛大学去年数据称国际学生投递数量比往年上升了 8.9%。

从整体投递量上看同样如此,康奈尔大学去年收到 43041 份,比上一年多出了 3000 多份,达到历史新高;宾大,2018 届早申也收到了史上最多的 5149 份简历。

但同时,这些学校的录取率却跌入谷底。哈佛校报的统计中,常春藤,斯坦福和 MIT 等著名院校的录取率都达到了历史新低。可以看出,留学生整体规模虽然小幅下降,但是在质量最高的高校里,竞争却变得越来越激烈。

分数的通货膨胀和竞争加剧,以及高校招生政策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变的情况下,留学已经是需要早早规划的一件事情。无论是从个人经历的打造到语言和思维软实力的磨练,都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已经不是单纯的分数决定。

从 MIT 早申中仅有的几名大陆学生是在美国就读高中一事,就可以体会到这种提前规划的关键性。

IIE 的 2018 Open Doors 报告显示,注册在校国际学生人数迎来十年首次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人数却已经连续九年增长,稳坐生源国第一的位置。虽然增幅连续下降,但从 09 年便开始进入下降趋势来看,这只是高速增长后回归稳定的正常现象而已。

所以,至少从数字上看,美国大学还是欢迎中国学生的。然而对于对名校一向执著的中国家庭来说,少数的几所大学面临激烈竞争,留学规划的时间已经一再提前了,如果加上在低龄阶段对优质资源的争夺,那么最终把你挤出名校大门的很可能不是美国政府,而是比你更加优秀的国内同龄人。

而这个结果,可能很早就决定了。

热文回顾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猛戳“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