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89|回复: 0

我们的40年:你的奋斗终将伟大!

[复制链接]

68

主题

68

帖子

2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4
发表于 2018-12-21 0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在2018年

回望40年来路


每一个航空人

都走在其中

看得真切

感受震撼

故事从这里开始




 1     青色,青涩


1978年夏,陕西

从繁华的西安到汉中的工厂

整天的颠簸让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略感疲惫

办公室是一排简易的小平房

干打垒的墙,油毛毡的屋顶,

木质的门框、窗框,一色的青砖铺地。


几乎同时,南昌郊外,

刚满20岁的王义光正在八角厂房中

手工装配初教6飞机外翼,

年轻、技术成熟、踏实肯干……

是这一代人共有的关键词

没有完善工艺规程与数模指导的年代,

航空人仅凭图纸与口耳相传

完成了一架架战鹰的装配。


同一个夏天,

500公里外的河南郑州

刚刚破格参加高考的青年

因为色弱没能被前六个志愿录取。

当时只有15岁的他并不知道,

在第七志愿的西北工业大学

未来要学习的“空气动力学”

究竟要研究些什么。


 2     起步,旅程


未知还有很多。


1979年,春夏之交

刚刚结束的一系列国家、部委会议

究竟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改变

尚不为人知。


但刘国民知道,

他即将开启的埃及旅程注定不易。


机场,送行者半心疼半玩笑的

对7人代表团团长刘国民说

“看你瘦的这样子,

出去签的成合同么”

刘国民没吱声。

他心中压着一座大山:

出国外汇求借无门。



如今,

没有哪个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人,

会操心因公出国费用。

但在当时,

偌大的航空工业部

1美元的外汇也拿不出。


送行者掏出一张5美元钞票

塞到刘国民手中,

这是她以前出国节省下来的费用:

“带上吧,穷家富路的……”

中国第一单军贸出口合同,

就从这5美元“闯”非洲起步。



3月15日,代表团抵达开罗

随即,双方紧锣密鼓,反复谈判,

你攻我守,互相摸底,探求虚实。

一个半月,7个人、5美元,

“闯”回了1.67亿美元的

中国首单军贸出口合同。


 3     命运,汗水


首单军贸出口合同签订执行的同时


三线,汉中,

刚刚报到不久的年轻人王立春

被分配在基建一线。



恰逢体制改革,

两厂一所合并成一个厂。

七沟八梁、荒草丛生的猫儿山下,

烈日当空的炎夏,阳光晒下来,

在工地上十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


拼命基建的原因很简单,

滑坡洪水使科研生产被迫停止,

“治滑保厂”能否成功,

决定着工厂命运。



“青年突击队”“铁姑娘班”……

白天红旗漫卷,夜晚灯火辉煌……

锹舞镐飞,王立春们

累了倒地坐,汗水湿透衣,

满身汗味,满脸灰尘。

往往凌晨2、3点回到宿舍,

天刚亮又要正常上班。


目及停机坪上

一排排的运输机,

航空人的执行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让王立春感慨不已。


 4     航空,梦想


同样注视着飞机的还有高炜。

从小在航空研究所长大的他,

觊觎院内那架报废战斗机已经很久了。



除了这架报废飞机,

他对飞机的认知是神秘的:

他明知道父母都是研究飞机的,

却又被无数次告知

“不要到处说我们的工作”。


对于年幼的高炜来说,飞机

是天空中的一道弧线,遥不可及。


新疆,库尔勒

庞健也在注视着飞机,

自从买了第一本《航空知识》开始

孩童的庞建心中就有了“航空梦”:

为数不多的彩页被装订册摆在床头,

精挑细选一些贴在床围,相伴入眠。



在信息还不发达的80年代,

每月一期的杂志

是很多人了解航空世界的唯一窗口。

他们关注的是当时中国顶尖的

“两七两八”(即歼7、歼8、运7、运8)

而航空人已经将目光转向“新歼”


 5     年华,无闻


1998年春的一天,

觊觎着报废飞机的高炜放学回家

父母只在桌上留了一张纸条:

自己解决午饭。


当时的高炜闷闷不乐

为啥有事不早点直接告诉我,

还搞得神神秘秘的。


没有人知道“新歼”真的到来。

更没有人知道,

那个被第七志愿录取的15岁少年,

在硕士毕业后就参与了“新歼”研制

开始在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引导下

一步步历练。



首飞那天,

所有人都跳上了牵引车,

总工程师薛炽寿却一直陪着歼10慢慢走。

从机库走向试飞场的路只有短短2公里,

可就是2公里,他们走了整整15年,

走完了他们的最美年华。


首飞成功,没有新闻,不曾见报。


不久后的冬天,

重型歼击机歼11首飞成功,


歼11机群飞过沈阳上空

轻重搭配之下,

中国正式开启“三代”机时代。


同样,没有新闻,不曾见报


 6     传承,期待


同样不为人知的是

也是在1998年,新加坡,


中巴签署协议共同研制开发超7/FC-1飞机


而力促协议签署的,

正是闯出中国首单军贸的中航技,

曾经5美元闯非洲的那群人,

正带着传承者

开始响当当的行商天下之旅。


那个被第七志愿录取的15岁少年

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设计师:

杨伟,“枭龙”飞机总设计师,

除此之外,

他还全面主持歼10系列飞机

设计优化、排故攻关等一线工作。


毫无疑问,

他现在一定非常了解空气动力学。


由“超7”发展而来的“枭龙”完成首飞


“枭龙”让中国航空工业

开始摆脱悄无声息的低调姿态,

转而让外界期待……


中国的“新歼”,

越来越多的新歼真的来了。


一架架新歼首飞成功,

发动机的轰鸣和庆祝的欢呼声

外场跑道从不曾寂静。


 7     突破,奉献


外场跑道从不曾寂静


南昌,试飞站外场,

一架架教练机轰鸣着飞上蓝天。

跑道旁那个制造初教6飞机的部装厂房,

已经在建造更先进的教练机。


手工装配已经变成了生产线:

樊凡江在油箱加工工段工作

二十岁出头正是“爱美”年纪,

涂完数道涂胶工序,

手上沾满黑胶,满身异味。



味道与“爱美”或许可以忽略,

但胶的化学特性不可忽视:

铆接只能在活性期内进行,

还要硫化期内做下一架的油箱准备工作。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胶的状态决定了他的工作时间。


他正在制造的是基于国际设计标准

通过国际合作方式研发的中级教练机,

保准高、要求严,为了合格的黑色胶,

他牺牲的是多彩业余生活。


牺牲业余生活的不止樊凡江一人。


汉中,

“行军床”文化已经流行多年。

随着改革发展,

厂房基建足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扛着铺盖走向厂房的唯一原因,

是为了技术突破。



掌握生产进度,解决技术难题,

甚至半夜跑到库房清查铆枪的数量,

这个把行军床搬进厂房的部装厂长

一个多月时间换了三名秘书。

原因很简单,累,

累得受不了。


行军床并不舒适,但行军床

铺就了中型运输机的发展道路。


 8     选择,闯荡


2006年,《新闻联播》播发简讯: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歼10战斗机

已成建制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


当年午饭堪忧闷闷不乐的高炜

也已经知道歼10首飞。

大学毕业的关口,

他选择加入航空人的队伍,

选择继续父辈的航空梦想。



几乎同时,

庞健也加入了航空人的队伍,

硕士毕业分配至中航技的他,

将从事军贸机售后和技术支持工作。


承袭了刘国民们“闯”天下的劲头

越来越多的出口型号和航空技术走了出去。

“枭龙”、先进机载武器和制造技术

都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曾经遥不可及的航空梦,

已经触手可及。

只是不知道现在,

庞健会把什么样的照片,贴在床围。


 9     留下,回家


这是罗阳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在那个很多人奉行

“做飞机不如买烧鸡,

搞导弹不如茶叶蛋”的时代,

他坚定地留了下来。


去美国考察时,

当在美国航母上看到别人的战机

像蜻蜓一样起起落落,

机翼轻松收放折叠时,

他在心理急得直哭。



2012年,

歼15首次在辽宁号上起降,

航母style疯狂刷屏,

全中国都为他准备了庆功酒,

可是他没有来。


他太累了,

在歼15成功起降的同一天,

他自己却永远地睡着了。


那天晚上,

千百个一同奋斗过的同事开着车到试飞跑道,

打开车大灯送他回家。

当车经过他家门的时候,

母亲还做着饭菜等着他归来。


 10     岁月,变革


做好饭菜等待亲人回家的,

还有老王的爱人。


陕西,汉中

40年前那个才毕业的年轻人

现在就要退休了。


40年前的小王即将变成老王。

离开企业的日子,多少让老王有些伤感。



最近几年,老王总会去基建现场多看一眼。

航空工业仍在深化体制改革,

这个厂,转制成公司,又最终成为

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的一部分。


平台化发展的运输机批量交付,

基建工作也迎来了航空速度:

几十米高构造柱,

混凝土泵车伸着几十米的长臂,

把搅拌好混凝土泵送到出料口,

几十分钟就整体浇筑完成。



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都已日新月异,

回想起1978,

撸起袖子拼命干的场景

让老王感慨不已。


 11     奋斗,未来


2018年11月,珠海

两年一度的航空盛会如约而至

歼20编队飞行,

运20震撼登场,

矢量机惊艳亮相……

世人瞩目。



不远的静展区,

直10ME见证着观众的沸腾

很远的哈尔滨,

直19E刚刚通过整机鉴定

批量生产在即。


作为中国直升机的最新代表

他们是国际军贸市场的中国新星。



新星还有很多,


贵州,安顺

FTC-2000G首架机腾空而起。


世界上首次

通过座舱视角对战机首飞进行直播



世界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

上首飞成功


习总书记在贺电中说:

“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这已成为航空人新的奋斗目标



你的奋斗,终将伟大


致敬

每一个矢志报国的航空人


致敬

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中国人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

制图/谢志杰、姚旭东

策划/姜坤英  编辑/姚旭东  监制/刘煊

铁粉必看

30年前的今天,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首飞

第三次增持!航空工业与空客合作新起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