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6|回复: 0

他为救国救民,不惜投笔从戎,手执青锋卫共和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5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发表于 2017-11-9 1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千百年来,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近千名诗人留下上万首传世名篇,成就了"奉节一中国诗城"美誉。

诗城文化成为了地域性标志,承载着三峡文化最精彩华美的篇章,是三峡文化旅游的灵魂所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彰显诗城风采,培育诗书情怀,增强文化修养是我们的追求。








奉节旅游官方微信平台从2月14日起连载《夔州诗百首赏析》,传播夔州文化,重塑旅游灵魂,将文化深植于这片神奇的土壤,发扬光大。同时,奉节旅游官方微信特意编制了这台“夔州诗新韵诵读”节目,让声音引领我们在诗的海洋里自由驰骋,让更多的人一起感受夔州诗的魅力!






出蜀过三峡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湖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


刘伯承

    (1892-1986),原名刘明昭。重庆市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历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市长、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富国强兵,拯民于水火的刘伯承,早在1911年就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又参加过讨袁军。1914年,22岁的他为寻求报国强国之路,毅然走出三峡,加人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并在此期间写下了这首盛赞瞿塘雄奇景象和抒发救国救民豪情的诗篇。


首联点明事因: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改穿平民的服装一个人走出益州(泛指成都一带),又遇上今年春天久病不愈,在乘船东下的途中,因按捺不下对祖国雄伟山川的满腔深情,强行支撑着登上最高的一层船楼放眼嘹望。


领联专写出夔门、进三峡之后的壮丽景象:只觉脚下的急流险滩、东去的惊涛骇浪就像汹涌澎湃的连天海潮,路咆哮东去……望着眼前这滔滔江水,他的心早已回到几年前的那些战斗场景。慢慢地,他的眼睛湿润了一这自西滚滚而来的江水里不知融人了多少壮士的鲜血!


颈联紧接着揭示了作者当时茫然的内心世界:多少反清的仁人志士,多少讨袁的热血男儿,他们的血正随着这不息的江水而不屈地呐喊、奔腾,尽管他们的尸体未埋,骨伴荒草。自己的富国强兵梦统统破灭了,但还有一颗充满梦想的少年头,他凭栏伫立,仰天长问: 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又在何方呢?


全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为救国救民,不惜投笔从戎,“手执青锋卫共和”的革命豪情和为寻求报国救国之路而“独战饥寒又一秋”的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坚韧精神。


这首七律格律工整、音的铿锵、意正词严,惊世醒人。





主办方:奉节县旅游局

旅游咨询热线:023-56553780

投稿邮箱:27049010@qq.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