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40|回复: 0

《论语》中的经典成语:出处+解释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5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
发表于 2017-7-6 1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论语》,集中了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的大量的经典言论,涵盖了修养、处事、教育、为政等方面。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更蕴含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在今天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国学的经典,来慢慢的品味它,愿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更加沉着淡定的心态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修身篇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个人注重自律、自强、自省的修身之道,这也是接近“仁”的重要途径。相关成语有:


1、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一样堕落。


2、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并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传,成传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3、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三省吾身,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4、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5、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文质彬彬”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理解和发挥。



处世篇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相关成语如:


7、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了他,饮酒畅谈之余,孙穆王让自已的宠姬贾氏在帘后弹唱,而后谢榛奉上新词十四首,贾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倆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


8、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春秋时期,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宰我用什么树木制作土地神神主,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栗木就是让人害怕。孔子听到这种回答十分不满,责备宰我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春秋时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10、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即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三思而行”,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不做和怎样做。


11、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要强多了。


12、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老师士怎样才可叫做通达。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问子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孔子道:“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得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说话的脸色;常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象这样的人,在朝廷里必定通达,在家里也必定通达。”



教育篇

孔子在中国德育史上,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而且由于他长期进行德育实践,首创性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原则和方法,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津津乐道。如:


13、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14、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15、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想认真学习,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我们应取的态度是,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16、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清·刘鹗记的第七回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17、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18、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


19、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为政篇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相关成语如:


20、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21、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2、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要使百姓安居乐业,若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23、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孔子带领弟子到各国去游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没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后来弟子子贡得到美玉,问孔子如何处理,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24、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有很多,意在告诫别人稳重行事。


25、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感悟篇


《论语》中体现了许多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26、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欧阳修,一向治学严谨,直至晚年,不减当初。他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甚是认真。为此,他整天辛苦劳累。夫人见他年岁已高,恐其操劳过度,前去制止。她关切地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


27、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8、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再次到达卫国时,卫国政局发生重大改变,卫出公赶走父亲而即位,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币要孔子为卫出公正名,说卫出公名正言顺。孔子感觉到自己受了侮辱,说富贵与金钱对他来说像空中的浮云一样。



儿童国学经典教育培训大全——(为孩子收藏)


关注公众号(ertongguoxue)即可免费品读下面儿童国学精彩内容!

回复文章对应的数字,即可阅读下面精彩内容!

001←《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释完整版

002←《弟子规》全文朗读+注释完整版
003《百家姓》全文拼音完整版
004《千字文》全文朗读+注释完整版

更多内容更新中。。。

还有超多干货!为您的孩子领取受用一生!
回复“字表”,免费在线学习国学2348个汉字
回复“优秀绘本”,获取0-10岁儿童读物世界优秀绘本55册
回复“必读绘本”,获取美国Top100儿童必读绘本+配套音频视频
回复“小熊”,获取《小熊和最好的爸爸》
回复“启蒙绘本”,获取英文原版大奖启蒙绘本31册+配套视频音频
回复“冰雪”,获取冰雪奇缘原版英文绘本八册!
回复“双语绘本”,获取世界经典童话双语绘本(共25本)+配套音频
回复“凯迪克”,获取凯迪克金奖绘本60册+音频
回复“亲子”,获取100本最适合亲子阅读的经典绘本
回复“有声绘本”,获取100本中文经典有声绘本故事
还有动画资源、英语资源、其他资源等好多干货,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来了,自己进去领取!机不可失!记住要关注公众号(ertongguoxue)后回复领取哦!如有不会操作或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本人微信号13961182337,添加时请备注:免费领。

-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注公众号:ertongguoxue,从这里开始!

微信号:13961182337 范老师

超多干货免费领!为您的孩子领取受用一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